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与农民群众生活环境改善息息相关,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重要内容,更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关键举措。近年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问题持续受到社会各界重视。2021年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明确要求到2025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不断提升,乱倒乱排现象得到有效管控。为响应这一号召,深入探究“节能环保・乡村治理”背景下安徽省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现状,安财学子于2025年7月23日-7月25日在安徽省蚌埠市开展了实地调研活动。
为确保调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和高质量完成,团队在实地调研前做了充分的准备。7月23日,团队成员全身心投入到资料收集工作中。他们广泛查阅了与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相关的政策文件、学术论文、行业报告以及媒体报道等资料,全面了解了当前安徽省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整体状况、面临的主要问题、已采取的治理措施以及取得的成效等。在充分掌握资料的基础上,团队成员围绕“节能环保・乡村治理”这一实践主题,展开了认真而激烈的讨论,深入探讨实践思路,明确了调研的重点方向和核心目标。同时,他们还详细安排了调查进度,对每一天的调研任务、调研地点、调研对象以及时间分配等都进行了周密的规划,为调研工作的有序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7月24日,团队按照既定计划,前往安徽省蚌埠市的多个乡村开展实地调研。在调研过程中,队员们通过实地观察、现场记录、拍照取证等方式,对乡村的生态环境状况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考察。他们发现,这些乡村在前几年的污染问题尤为严重。水污染方面,存在着多种污染形式。一方面,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未经处理直接倾入河道等明水区域,导致河道水体变得浑浊不堪,散发着刺鼻的异味,水中的鱼虾等水生生物数量急剧减少,往日清澈的河流失去了生机与活力。另一方面,饲养家禽家畜产生的粪便以及其他地上垃圾,在雨水的冲刷和淋溶作用下,有害物质渗透到地下,造成了地下水污染,对村民的饮水安全构成了严重的潜在威胁。固废污染问题也同样突出,主要来源于村民的生活垃圾和工业生产产生的废弃物。大量的生活垃圾被随意丢弃在路边、田埂以及村庄的角落,形成了一个个小型的垃圾堆积点,不仅影响了乡村的美观,还滋生了大量的细菌和蚊虫。一些小型工厂产生的工业废弃物也未经妥善处理便露天堆放,对周边的土壤和空气造成了污染。队员们深刻认识到,此类垃圾若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妥善处理,将会对地上、地下和空气这三层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影响乡村的生态平衡和村民的身体健康。
7月25日,团队按照预先的安排,有针对性地对中环工作人员、社区人员、当地居民以及村庄管理人员开展了访谈。在与中环工作人员的访谈中,团队了解到当前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在技术应用、设施建设与维护、专业人才配备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困难和挑战。社区人员则向团队反映,在组织村民参与生态环境治理、开展环保宣传教育以及推动环保政策落实等工作中,面临着村民参与积极性不高、环保意识薄弱等问题。而与居民和村庄管理人员的交流让团队发现,绝大多数居民对于生活污水回收与综合利用的意识较为淡薄,很多村民没有认识到生活污水随意排放的危害,认为这是习以为常的事情。同时,还存在着污水处理不规范的问题,部分已建成的污水处理设施由于缺乏专业的管理和维护,无法正常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处理后的污水仍达不到排放标准,对环境造成了二次污染。
从本次调查的结果来看,虽然目前农村的垃圾、污水问题尚未造成极其严重的不良后果,但是其发展恶化的苗头已经清晰显现。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治理和管控,未来可能会引发更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后果不堪设想。综合分析访谈和调查问卷的结果,团队成员认为,目前农村地区(尤其是蚌埠市)的垃圾、污水治理问题集中表现为以下三个典型问题。
首先是村民的资源节约、循环利用乃至环境保护的意识淡薄。由于长期以来的生活习惯和环保宣传教育的不足,村民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缺乏主动参与环境治理的意识和积极性,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随意排放污水、丢弃垃圾等不良行为。
其次是农村垃圾、污水的生产速度日渐超过农村自然生态系统的消化速度,垃圾、污水治理系统缺失。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垃圾和污水的产生量不断增加。然而,与之相配套的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现有的治理系统不够完善,无法及时有效地处理日益增多的垃圾和污水,导致污染物在环境中不断积累。
最后是环境保护经费紧张,以至于环境保护的效果不尽人意。农村生态环境治理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用于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垃圾清运和处理设备、开展环保宣传教育以及引进先进的治理技术等。但由于地方财政压力较大,对农村环境保护的经费投入有限,导致很多治理项目因资金不足而无法顺利实施,已有的治理设施也因缺乏资金进行维护和更新,难以正常运行,严重影响了环境保护的整体效果。
此次实践团队的实地调研,为深入了解“节能环保・乡村治理”背景下安徽省蚌埠市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现状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团队表示,将根据调研结果进一步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和对策,希望能为安徽省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工作贡献一份力量,助力美丽乡村建设目标的实现。相信在政府、社会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安徽省农村的生态环境将得到逐步改善,农村的天会更蓝、水会更清、地会更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