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国防教育的创新开展对培养青少年爱国情怀、增强国家观念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索中小学国防教育的新型路径,2025年8月13日,山东理工大学“法润北疆”实践团赴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大沁他拉镇希望社区,开启了第九次牧区支教之旅。
一纸飞机载初心,回望阅兵忆峥嵘
实践团以“变废为宝”为切入点,用孩子们身边的废纸折出纸飞机,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国防教育课。起初,孩子们把纸飞机当作玩具,在教室里打闹嬉笑,纸翼翻飞间满是轻松的氛围。
图为成员与孩子们折纸飞机
志愿者适时停下大家的玩闹,讲述起1949年开国大典的阅兵往事:当时我国空中力量匮乏,仅17架飞机能够参与受阅。周总理一句“飞机不够,我们就飞两遍!”,让9架战斗机在飞过天安门后绕圈折返重飞,衔接在后,用智慧完成了新中国首次空中阅兵。
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被再次提起,孩子们眼中闪过茫然与惊讶,低头重新端详手中的纸飞机,先前的随意被郑重取代:有人仔细捋平褶皱,有人将飞机端端正正摆在桌上……没有喧哗,没有追问,唯有指尖轻触纸翼的细微声响。静水流深的氛围里,纸飞机成为连接往昔与当下的纽带,孩子们在沉默中聆听历史的回响,触摸到国防的重量,也渐渐读懂当年那“飞两遍”的9架飞机,承载的是中华民族在艰难中崛起的决心。
图为成员与8名同学共同放飞9个纸飞机
观礼阅兵展国威,强军之梦种心间
从开国大典的筚路蓝缕,到如今盛世的国威远扬,一场场阅兵式是镌刻国家力量的生动展台。实践团成员循着历史脉络,为孩子们播放了建国70周年阅兵视频——同样是这片热土上空,当年开国大典上“飞两遍”的9架飞机,早已变成168架自主研发的战机列阵翱翔。
镜头里,战机呼啸而过、梯队整齐划一,与往昔的艰难形成鲜明对比。这不仅是国防力量的跨越式发展,更藏着国家实力的变迁与民族复兴的足迹,孩子们紧盯着屏幕,眼中满是震撼。
图为成员讲解国防发展史
志愿者趁热打铁,向孩子们介绍:“今年9月3日,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我国还将举行一场举世瞩目的盛大阅兵。”随后轻声补充:“这飞跃的背后,是一代又一代民族的脊梁在执着地保家卫国。”话语间,关心国防、建设国防的信念,已如春芽般在孩子们的心田悄然破土,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九年逐光谱新篇,初心如磐向草原
回望九载春秋,岁月的笔触在“法润北疆”实践团国防教育的画布上,晕开了斑斓厚重的印记。退役大学生身着戎装走上讲台,以亲身军旅经历为墨,向中小学生播撒爱国主义的种子;体院学子化身历史的传递者,通过木棍刺杀术的教学,复刻革命年代八路军手持冷兵器直面强敌的无畏身姿,让“义不容辞的勇敢”在动作传承中成为可知可感的精神力量;音乐学院志愿者以《保卫黄河》、《强军战歌》等经典旋律为桥,通过大合唱排练,将音乐的感染力与国防教育的厚重感相融合,让爱国情怀在歌声中悄然生长……
图为2023年团队成员退伍军人徐永强讲解刺杀动作
今年,“法润北疆”实践团接续这份初心,将美育、历史与国防教育编织成网、深度融合,推动中小学国防教育的维度不断拓展、愈发丰盈。
九载支教路漫漫,实践团一代代成员们秉持初心,将“三下乡”淬炼为“常回乡”的育人品牌;不断创新,持续探索中小学国防教育的新型路径,让课堂真正发挥“唤醒、激励、素拓”的育人功能,让“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深深镌刻在牧区中小学生心中。
图为部分实践团成员与学生合影
新时代中小学国防教育的路仍旧漫长,留给我们这一代人做的事还有很多。“法润北疆”实践团翻越一千多公里,从中原到牧区,将足迹印在格日朝鲁苏木、黄花塔拉苏木、巴雅尔图胡硕的土地上,也留在伊拉麻图嘎查、双合兴村、阿都勿苏村的课堂里,服务版图从最初聚焦单个学校逐步扩散至整个旗县所有托管点,育人队伍从一个人坚守到一群人接力。九年时光,沉淀下这条路的坚实,凝结着这段情的真挚。
未来,“法润北疆”,不止北疆,一直在路上……
(通讯员:甘经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