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和平社区在推进开放式小区外立面雨污管道改造过程中,开展餐饮商铺隔油池共建行动,通过“工程赋能+商户共治”模式,将基础设施升级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餐饮商户主动参与改造,共同筑牢社区绿色发展根基。
管网焕新“牵出”共治契机
随着社区外立面雨污管道改造工程全面铺开,和平路段居民楼的老旧铸铁管、破损雨水管被新型PVC管取代。但在施工排查中,工作人员发现部分餐饮商铺存在油污直排现象:未经处理的餐饮废水携带大量油脂,极易附着在新建管网内壁,形成“隐形堵塞”。“新管道是社区的‘血管’,商户油污治理就是‘净化血液’。”社区党委书记章友弟形象比喻道。为避免重蹈“改造-堵塞-再改造”的循环,社区决定以管网升级为契机,联合市场监管所、行政执法中队、施工方代表组成“共治服务队”,为餐饮商户提供“一对一”隔油池建设指导。
服务上门“解”商户之忧
社区牵头“共治服务队”逐户走访餐饮商户,细致讲解新管道安装好为有效延长使用寿命,安装隔油池可降低60%的管道疏通成本,并结合以往管道堵塞清理带来的高额费用、客流量减少等情况,“共治服务队”给不同经营排污需求店主进行合理分析,炒菜、火锅等餐饮店,平时油量大,废油无处处理,排水量多,隔油池安装就显得重要,那相对面店等其他小餐饮,根据现实经济情况,考虑相邻店铺可共建隔油池,后续清理费用分摊,减轻商铺压力,也减少路面井盖安装,合理铺设人行道便于市民通行。
商户接力“筑”绿色屏障
“以前就听其他餐饮朋友说有隔油池的管道都比较畅通,而且废油也有部门回收再生利用,现在有这个改造的机会,社区牵头有一对一指导,那我肯定要做起来。”经营面馆的章老板结合自身情况,与施工方沟通选址后续准备浇筑60*60的隔油池井。在社区示范带动下,餐饮商户从“被动配合”转向“主动作为”,通过“标准化生产+专业化服务+政策化激励”,实现了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平衡。它不仅解决了商户“不会改、改不好”的痛点,更通过规模化效应降低治理成本,为老旧社区生态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解决方案。
“里外”同治焕新社区颜值
社区外立面管网改造与餐饮共治形成良性互动:畅通的新建管道为隔油池排放提供保障,合规商户则从源头减少污染。这场“地下管网+地面商户”的协同治理,正为老旧社区绿色转型提供鲜活范本,让居民在家门口收获更多生态红利。
(兰溪市和平社区 叶嘉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