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下午,市民政局局长朱勤皓做客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直通990”“第十一届上海公益伙伴日”特别节目,与大家共话社会组织发展与社会公益的话题。
“公益”是生活方式,更是价值认同
公益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价值认同,打造“公益之城”是城市人文关怀的重要体现,也是城市温度的重要体现。——朱勤皓
今年,市委发布的《关于厚植城市精神彰显城市品格全面提升上海城市软实力的意见》,就是要把上海打造成有活力、有魅力、有温度的城市,而公益所倡导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价值理念,以及公益之城“人人公益、处处公益、随手公益”目标追求,正是一起共同打造城市温度、亲身体验城市温暖、亲手传递温暖最直接的体现。今年公益伙伴月的主题定为“公益,城市软实力”,以体现公益对提升城市软实力的重要作用。
“人人公益,处处可为”,建设“公益之城”
2016年启动“公益之城”建设计划以来,为打造“人人公益、处处可为”的服务体系,推动上海志愿服务和公益慈善事业创新发展,进一步提升上海城市软实力、增强价值感召力,市民政局着重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创建公益基地,聚集公益力量
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财政资金,用于支持公益基地设计、组织开展各类优秀的公益项目、提供志愿服务岗位,持续激发基地的公益热情。公益基地自创建活动启动以来,不少居委、企业、社会组织等纷纷提出申请,公益基地从首批28家发展到了现在的1.34万家。
去年年初,新冠病毒疫情在全国蔓延的时刻,全市不少公益基地积极行动,担当起了抗疫急先锋的角色。
位于奉贤区的第2420号公益基地“益路同行”公益促进中心,第一时间发布招募信息,组织志愿者驰援口罩生产厂家,从1月29日至2月8日,招募组织了200多名志愿者到工厂担任夜班质检员,配合工厂24小时加班赶工,协助工厂顺利完成紧急征用任务。
位于浦东陆家嘴街道的“善行文化”,是一个年轻而有朝气的公益团队,在疫情最严峻的时刻,他们依托社区志愿者资源,迅速组建了一支“善行益配送”小分队,从最基本的买菜做起,对社区独居老人等殊群体进行点对点的关心关爱。
2.盘活社会资源,浓厚公益氛围
在2011年开始举办“上海公益伙伴日”的基础上,2017年又提出了“公益伙伴月”的概念,将每年的9月份打造为“公益伙伴月”,用整整一个月的时间,在全市各区、各街镇、各居村广泛开展各项活动,让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公益氛围、接受公益理念,并参与到身边的公益活动中去。经过11年的沉淀和发展,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品牌效应不断提升。当前,上海社会组织已超过1.7万家,绝大多数都已参与公益事业。截至今年8月底,全市有356家依法登记的社会组织标识为志愿服务组织;社区志愿服务团队已有7100多个,覆盖全市6000多个社区,合计队员超过5.5万人。
3.搭建公益平台,链接服务需求
2018年1月开始,着手打造“公益上海”数字化平台,全面展示上海公益成果。现在,打开信息平台的“公益地图”,实时显示招募中的公益项目、服务机构和服务岗位数。“公益上海”数字化平台,为志愿者寻找适合的公益岗位提供了便利,同时,也为市民注册志愿者、申请公益基地、申领公益护照等服务需要提供了便捷。目前,公益上海注册志愿者将近40万,累积设置志愿服务项目16.3万个,累积服务时长已达到580万小时。
4.制定管理办法,确立指导依据
2017年底,市民政局制定了《上海市公益基地创建与管理办法》,2020年初修订了《上海市志愿服务条例》,下一步还将制定出台《上海市慈善条例》。
此外,还制作了公益LOGO,点亮公益品牌,设立了“社区公益顾问”,搭建起基层为民服务的供需对接平台,签发了公益“护照”,做实公益保障。目前,已有37.6万名志愿者申领了公益护照,预期到2025年,全市持有“公益护照”志愿者达到100万人。
经过这些年的努力,整合了多部门平台和资源,对接了公益服务与需求,建立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制度,上海公益之城氛围更加深厚、公益理念更加深入、公益体系更加完备。
公益之城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以“公益之城”建设为着力点,为提升上海城市软实力持续发力。——朱勤皓
2021“公益伙伴月”亮点多多
今年围绕“公益·城市软实力”这个主题,将开展一系列活动
举办第二届“上善论坛”,邀请高校学者、公益机构、智库、媒体等,分享最新学术成果与实践案例,围绕“十四五公益组织和公益人才培育”“公益组织与社区发展”“公益慈善与第三次分配”“长三角公益一体化的实现路径”等开展主题研讨,为推进上海公益慈善事业发展,助力提升城市软实力建言献策。
举办上海“百佳社会组织主题展”,对“十三五”以来荣获市级及以上荣誉或奖项的本市各类社会组织,汇总形成“百佳社会组织”群英谱,通过图片、文字、视频,以及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展示社会组织发挥的作用,让市民更加深入地了解,扩大社会组织的影响力。
举办第三届上海社会组织公益创业大赛决赛,聚焦底线民生、基本民生、质量民生,以“幸福社区、乡村振兴、人文精神、多元平等”四个方面,以具有创新力、影响力的公益项目为重点,发现公益新生力量,建构公益苗圃计划。
在线上开设公益市集,围绕“拥抱未来”主题,分为科技环保、乡村振兴、绘行中国、大爱无痕四大版块,开展义卖活动,吸引公众参与,为公益伙伴基金筹款。
此外,还将继续举办“公益盛典”,发布上海年度公益数据,揭晓年度公益之申榜单;继续推进“公益四进”,全市各区、各街镇也会举办相关主题活动,形成全城深厚的公益氛围。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我真心希望每一个市民、每一个单位、每一个主体都能主动参与,积极关心、支持公益事业,希望上海的公益氛围更加深厚,公益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希望在“公益之城”建设倡议下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人人奋斗出彩、处处守望相助,不断丰富上海城市精神内涵,不断提升上海城市魅力,不断夯实上海城市软实力,共同把上海打造成“干事创业热土、幸福生活乐园”。——朱勤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