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湖南,天气闷热。在湖南津市市的大街小巷,处处可见一群“红马甲”忙碌的身影:走访慰问独居老人、为环卫工人送去夏日清凉、协助维护马路市场秩序、开展留守儿童暑期才艺培训……
一件件打动人心的好人好事背后,是一个以“红色驿站”冠名的社区党建载体,以其靓丽的“党建红”、流动的“志愿红”、温馨的“服务红”,创造出了一群“红马甲”温暖“一座城”的党建“红色风景”。这个“红色驿站”的领跑人,就是津市市襄阳街街道志愿者协会党支部书记、会长朱德文。
他创办的襄阳街街道志愿者协会,获得了湖南省示范社会组织、常德市五四青年奖章等殊荣,他本人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孝亲敬老之星”、全国首届“优秀敬老志愿者”等称号。
靓丽的“党建红”:把支部建在协会上
2006年,朱德文作为一名伤残的退伍老兵,被安排到襄阳街街道社区工作。
襄阳街街道社区地处津市市商贸区与工业集中区之间,是澧水二桥大建设、津港新城大开发、水陆交通大枢纽交汇的经济发展增长带,也是征地矛盾、民生诉求、维稳难点聚集的老大难地区。
“我是一名党员,我不上谁上。”为了帮弱济困,他自掏腰包印制了1000份真情联系卡,跑遍街头巷尾,一张张发给社区居民,并承诺,“我是社区工作人员,如有困难请打我的电话,复退军人从不食言,记得保管,等您呼唤。”
好心的老友劝告他,“你一个普通社区工作人员,自己条件也不好,不要总折腾自己,这么多人你帮得了谁。”
“不能愧对胸前的党员章徽,我是党员我带头。”朱德文铁定了心。
2014年,朱德文向街道党工委毛遂自荐,“我现在一个人打游击战,众人拾柴火焰高,我想组建一家志愿者协会。”他拍着胸脯保证,“我一定不负期望把事情做好。”协会成立后,志愿者队伍迅速发展壮大为几百人。
一次防汛抢险任务中,需要紧急组织50名志愿者。但救援信息就像石沉大海,第一时间积极响应的人很少,就连党员积极性也不高。“防汛就跟打仗一样,要抢时间。”看着陆陆续续赶来的志愿者,朱德文急得跺脚。“整支志愿者队伍就像一盘散沙,没个主心骨。”
作为一个社会组织,如何才能增强凝聚力?朱德文发起愁来。
“舍小家顾大家,是一名党员的责任和义务。”朱德文决定从党员中寻求突破。2017年,朱德文成立志愿者协会党支部,并在街道的7个社区和爱心幸福园建立了面向群众的“红色驿站”,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党支部的建立并非一帆风顺,朱德文很快又遇到了新考验:协会党支部里90%的党员党组织关系都隶属于党员工作单位或所辖社区。如何组织协调党员参加志愿服务?
一方面,设立预警机制,提前预警可能面临的抢险、救火等突发情况,便于大部分党员提前向单位或社区报备;另一方面,完善沟通机制,协会党支部主动上门加强沟通。有了两大机制保障后,党员的组织协调更顺利了。
为了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朱德文摸索出了一套精准的用人方法。对于群众基础好、威望高、经验丰富的老党员、老干部,让他们负责搞宣传、上门入户化解矛盾;对于优秀模范党员,建立“传帮带”制度,一个优秀模范党员带3—4个年轻干部、党员……
在党支部的引领与带动下,街区198名党员和438名志愿者,迅速汇聚到了“红色驿站”的旗帜之下。
流动的“志愿红”:“红色网络”进小区、入楼栋、到家庭
“阿龙,我想请你帮个忙。我家里灯坏了,你来帮我看一下。”
“阿龙,我家里门闩坏了,不好关门,你过来帮我看看。”
今年50多岁的向继龙,是襄阳街街道志愿者协会的一名党员志愿者,也是敬老孝老志愿者分会的组长。每天,向继龙都会接到几个求助电话。听到爷爷奶奶一声声亲切的“阿龙”,向继龙总会放下手中的活,第一时间赶去为老人们排忧解难。
为进一步发挥党员的光与热,将“红色网络”做广做深,朱德文积极探索“党建+社建”的模式,根据各街区不同的属性和类别,推进党员志愿组织“社会化”,先后组建了敬老孝老、老龄科普、应急救人、爱心扶贫、物业自治、书画怡情、文体健身、法律服务、调解维稳、心理咨询、科普宣传等12个志愿者分会。
向继龙跑得趟数最多的社区,就是阳由社区。“阳由社区位于城乡结合部,社区的年轻劳动力都出去打工了,家里只剩下了老人和小孩。”针对阳由社区的情况,朱德文设立敬老孝老志愿者分会。
古大同社区靠山靠水,下雨天容易出现山体滑坡,大晴天容易发生森林火灾。于是设立应急救人志愿者分会,定期派志愿者巡山预防。
澧阳社区养殖户、种植户多,社区居民收入主要靠种养殖。因此设立老龄科普志愿者分会,组织老专家、老技术人员指导农户规范化种植。
……
为促进党员志愿服务“专业化”,在每个志愿者分会之下建立多元化的专业服务小组,开展平时互帮互助、应急专业援助、涉险紧急救助。目前,共建立安全、治安、调解、防汛、抗疫、敬老、助学、帮困等党建志愿服务专业小组86个,建立互帮互助网格49个,去年以来在源头化解防汛隐患45个、抗疫难点112个,惠民治本办实事91件。
在朱德文看来,要把社区志愿服务做得更好,除了党员志愿组织“社会化”、党员志愿服务“专业化”,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同样至关重要。“今天我为人人,明天人人为我。”
朱德文创新采取“党建志愿服务银行”的形式,从居民物业管理的居家环境、社区治理的周边环境、文明生活的社会环境入手,用“利益点”拨动“共振点”,发动组织群众存入志愿服务时间,用个人今天的付出储蓄,换取明天别人的帮助。
去年7月防汛期间,阳由垸出现一个管涌。出租车司机洪培林正在载客。
“汛情就是命令。”看到志愿者协会群里的通知,洪培林第一时间赶到抢险一线。“只要协会需要,随时可以放下手头工作。”
“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在一批批热心群众的参与下,目前,全街道12个志愿者分会已发展群众会员1560人,累积存入信访服务时间31000多个小时,共为民做好事1870多件。
“志愿者组织基本覆盖了街道70%的社区、60%的小区,将工作边界延伸进小区、入楼栋、到家庭。”襄阳街街道党工委委员、组织委员向芬芬说。
温馨的“服务红”:服务送到群众心坎儿上
今年52岁的卢禹安是一名建筑工地的看管员,也是一名襄阳街街道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在这之前,是一名刑满释放人员。
十多年的监狱生活,将他与家人、社会分隔为两个世界。母亲不原谅他,15岁的女儿不接受他。找工作总碰壁,“感觉自己被社会抛弃了。”对于好好活下去,卢禹安丧失了希望。人人都戴着有色眼镜,对其唯恐避之不及。
“别人可以不管,但党组织不能不管。”朱德文主动带领志愿服务小组上门,摸实情、出实招。
“都是面子功夫,想作秀,拿我当幌子在领导面前表现。”对于志愿服务小组的嘘寒问暖,卢禹安一开始并不领情。
志愿服务小组前后跑了不下十趟,一边帮助他顺利在建筑工地找到一份工作,一边说服他的家人接纳他,卢禹安渐渐放下了轻生的念头。如今,卢禹安也成了一名热心的志愿者。
在推进党员志愿组织“社会化”、党员志愿队伍“群众化”、党员志愿服务“专业化”的实践探索中,朱德文对所有帮扶对象一视同仁,通过组织党员,开展党建促民生、党建促和谐、党建促发展,将温暖服务送到了群众心坎儿上。
“说什么也不搬,搬走了我儿回来就找不到家了。”在街道承载的津市澧水二桥和津港新城开发建设中,有一位快90岁的老人,让人犯了难。
老人名叫王冠英,有一个患有精神疾病的儿子,很多年前离家出走。虽然住的房子半边都塌了,但老人家死活不肯搬走。
朱德文得知后,带领专业服务小组,一边给老人做思想工作,将老人接到爱心幸福园养老,一边打消老人顾虑,承诺时刻注意打听老人儿子的消息,用行动解开了老人心结。
由于志愿者协会的超前跟进、专业服务小组的全程介入、协会会员团队的捆绑调解,津市先后平稳完成了澧水二桥134户房屋征拆、1170亩土地征收,推动了津港新城500多户棚改征收,按期推动了6个小区功能性项目改造,没有出现一起越市级上访、群体上访和阻工缠访事件。
“群众的事每一件都不是小事,把每一件事做好了就是大事。”朱德文不仅时时提醒自己,而且处处鼓励志愿者。
去年,疫情暴发,朱德文迅速组织400多名志愿者“战”马路、“战”小区、“战”街道。
“大年初一那天,我们街道办正在进行会议部署,朱会长已经召集党员宣誓,带领党员来交请战书了。”效率之高,让向芬芬敬佩不已。
协会的志愿者自发为群众当起了心理疏导员、物资代购员、垃圾清运员、防控宣传员、疫情联络员、网格协调员、隔离保障员等“十大员”,使那一抹抹流动不息的“志愿红”成为了战“疫”最美的硬核底色。
考虑到受疫情影响,很多留守儿童的父母无法返乡,朱德文组织开展“微爸微妈”活动,通过“微家庭”的志愿服务形式,组织志愿者和留守儿童结对,为辖区内的留守儿童找到自己的“微爸爸”和“微妈妈”。
据不完全统计,通过党员志愿服务,近些年来共救助弱势群体687户,捐资助学89人次,结对帮助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248人。
在襄阳街街道志愿者协会的一角,挂着一排排锦旗,“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病魔无情人有情,爱心化作及时雨”“居家托养显党恩,志愿服务传真情”……每一面锦旗,都在诉说着一段温暖人心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