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12月22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蚂蚁治家——多方参与农村型社区协商治理

    2017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明确提出“提高社区居民议事协商能力,凡涉及城乡社区公共利益的重大决策事项、关乎居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困难问题和矛盾纠纷,原则上由社区党组织、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牵头,组织居民群众协商解决”“支持和帮助居民群众养成协商意识、掌握协商方法、提高协商能力,推动形成既有民主又有集中、既尊重多数人意愿又保护少数人合法权益的城乡社区协商机制”。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统筹推进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

    越来越多的政策出台,呼吁和引导人们关注基层自治,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淳化街道茶岗村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城市,留下来的村民,也从农耕种植转向务工劳作,村民的生活方式从封闭走向开放。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农村社会进入了深入发展阶段,村民诉求得不到整合,公共利益最大化的治理价值诉求难以实现,村民之间、村民与村干部之间很难通过沟通达成合作。

    村民与村委会之间需第三方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提供公共服务,组织协商民主议事工作,增强村民与村委会粘度。

    问需求,激发村民参与意愿

    党的十九大指出“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居民是社区生活的主体,社区治理的目的是满足居民对社区美好生活的需要。居民自治是居民享受社区美好生活的有效路径。

    茶岗村民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民主监督、民主权利意识不断加强,但伴随着村职能的转变,各村长、村小组职能权力削弱,村管理集中至村委会工作人员,村民在参与农村社区治理过程中需要更多的渠道。

村民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得到初步 激发

茶岗村委会自2017年引进第三方社会组织协助开展协商民主工作,完善协商民主议事制度,期间经历了公益服务期和品牌创建期。为老、为少、为她、助困等多场次的公益服务让茶岗村、社会组织及社会工作者与村民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调动了村民参与公益活动和村事务的积极性。在品牌创建期,村委、老党员、老干部等多主体参与,全面建立了协商民主议事制度,并通过“广场舞队取名”“电影放映汇”“木兰花开巾帼志愿服务队建立”等大小议题,让更多村民加深对协商议事的认知,便于后期的工作执行。

村民参与社会治理的困境依然存在

一方面表现为参与主体困境,另一方面表现在议事制度方面不够完善。伴随着城镇化发展,村庄青、中年劳动力外流,村庄成为了老、弱、幼的根据地,村庄治理陷入仅有少数人参与的窘境。而且不同参与主体间的能力差异比较大,多数受教育程度不高,在议事规则遵守、议事能力建设提升方面表现不足;同时,村民间利益诉求难以整合,降低了村民自治的效率。随着农村社会的深入发展,村民观念、农村利益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当前农村治理面对的是利益诉求更加多元化的个体村民,但村庄的治理手段缺乏相应的利益整合机制,只是机械性地推进工作,村民利益诉求缺乏有效的表达渠道,乡村治理陷入困境,科学合理整合他们的偏好冲突成为协商民主的一大挑战;议事的规范性不强,部分议事成果未及时转化,村民参与协商议事的积极性未被充分调动。

在协商民主理论、协同治理理论和社区自治理论指引下,需再次从村民需求,村实际出发,由社会组织发挥带头示范作用,在实践中完善议事环节及议事制度,让协商议事助力农村社区治理。

定目标,为社区治理明方向

建立村民参与协商民主相关工作和活动的整体方案。农村社区协商是自我整合、自我治理、自我规则化的过程。需要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来构建农村社区利益表达机制、利益保障机制、利益实现机制,推动农村社区治理形成良好秩序。

建立基层社会治理协商民主宣传氛围营造的工作机制。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氛围营造,增强村民对协商民主参与的认知度、重视度,激发议事代表持续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带动更多村民理性、积极地参与到社区治理中,形成良性循环。

村民能够柔性流动参与社区治理工作。针对协商议事内容进行分类,除大事要事由多个利益相关方参与协商议事外,一些小的关乎公益服务活动内容的商定决议,可采用柔性流动的方式,由村民和社会工作者直接参与协商,让更多村民体验协商议事过程,增强协商议事能力,通过提升村民议事代表的责任感,促进社会参与的深度发展。     

制订议事员培训计划,议事员能够为社区治理出谋划策。目前社区治理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社区治理遭遇村民“冷漠旁观”。村民“冷漠旁观”并不是指因其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是在多数情况下,村民缺乏行动意愿和动力,理性地选择旁观、选择享受。通过协商议事制度完善、议事代表培育、议事成果转化,激发其责任感,为社区治理出谋划策。

建方案,助推协商自治工作

[厘清协商思路,夯实协商民主基础]

围绕为什么,明确协商民主必要性,解决好“为何协商”。做好协商民主,有利于畅通村民诉求渠道,找到村民意愿和需求的最大公约数,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有利于扩大村民参与度,整合资源,聚集民智,推动社区治理创新,增强村民幸福感和获得感。

围绕谁参与,保障多方主体参与,解决好“谁来协商”。在坚定党的领导前提下,保障多方主体参与。坚持凡是利益相关者都应参与到协商中来,最大限度调动各方参与基层公共事务协商的积极性。目前主要有村(社区)“两委”班子代表、网格员、村(居)民骨干代表、村(居)务监督委员会代表、村民小组代表、法律工作者、协商事项涉及的利益群体代表、社会组织、有威望的村(社区)退休干部等。

围绕协商什么,注重协商内容广泛,解决好“协商什么”。城乡社区协商的内容主要包括:重大公共事务、公共决策、公众利益、公益事业和民生热点难点问题。

围绕如何做,创新协商议事形式,解决好“协商形式”和“协商程序”。

[开展走访调研,找准协商议事重点]

围绕“人、文、地、产、景”进行社区走访调研,了解社区资源及需求,对农村社区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描述和界定,明确问题的范围、起源和动力,发现问题的关键所在,寻找介入社区问题的合适角度。

[培育议事代表,落实协商民主制度]

首先,针对扎实的需求调研结果,提供常规性服务、节日节点重大社区主题活动,满足服务对象的基础性需求,提升服务对象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

其次,通过“四能工程”培育打造协商议事队伍。通过启能,在各类活动中寻找“社区能人”,协助其分析评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引导服务对象培养提升社会责任感,发挥优势克服不足,引导其自愿为社区治理贡献力量;通过培能,培养服务对象宣传和倡导能力,激发领袖品质,塑造其影响力和号召力,引导服务对象思考如何带领议事成员实现成果转化;通过展能,引导服务对象将有服务意愿的村民团结起来组成团队,建立规章制度,带领团队聚焦问题和需要,分析评估自身能力与资源,协助服务对象在服务推进中学习与团队分工合作,利用农村社区领袖和议事团队的各种经验和关系推进服务和拓宽资源;最后通过传能,促进农村社区领袖之间的经验传递与集体能力的提升,通过经验交流、外出参访等形式,拓宽社区领袖的眼界和思路,用聚焦、讨论的方式引导社区领袖们通过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头脑风暴”促进彼此的成长,激发社区领袖潜能,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使其成长为能够协助工作人员的得力助手,从而全面落实协商民主制度。

[开展“四民服务”,完成议事成果转化]

能力源于参与,参与源于意愿。通过便民(便民服务输出)、惠民(资源平台搭建)、暖民(健康文明生活)、乐民(多彩文化娱乐)的“四民服务”,助力议事成果转化,协商民主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注重示范引领,打造协商自治案例]

结合社区及村民需求,通过“六方联动”打造示范引领型协商议事案例,总结经验,为后续协商议事的开展提供参考模板,进行经验及能力复制,带动更多议事代表、村民志愿者参与社区治理。

重实施,共享治理丰硕成果

[建立村民参与协商民主相关工作和活动的整体方案]

社会工作者坚持需求来自群众,议题取自群众,采用走访、议题收集、广场知识宣传、民主评议、协商议事、成果转化、监督管理闭环工作法,先后在茶岗村下辖的多个自然村进行入户调研,收集群众关心关切的公共服务问题。同时,积极进行协商民主知识宣传,倡议借助平台理性追求合法权益,实现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社会工作者将议题收集情况上报村委会,结合村实际情况及问题相关方的反馈,选定议题范围,并最终由村民决定各议题的优先讨论次序。再由自荐及推荐的议事代表们对议题进行协商讨论,社会工作者协助做资源整合,促进成果转化。实施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带动村民参与每一环节,让村民了解协商民主议事流程的同时也增强议事代表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同时,在督导老师的指导下,结合实践经验,修订协商民主手册,规范协商民主议题选择、议事代表准入准出等相关工作原则,提炼蚂蚁治家协商治理模式,为后期协商民主议事实施建立制度保障。最终,除完成多项议事成果转化外,还整理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下的文化传承——记茶岗村‘笪氏家族续谱’工作”协商民主议事服务案例一份。

[打造协商民主线上线下立体化宣传机制]

为全面提升村民参与社区治理意识,社会工作者注重利用一切线下活动和线上平台做好宣传工作。通过大走访、广场知识宣传活动,发放宣传制品、“YI言堂”阵地建设,图文并茂阐述协商民主工作内容。每次议事会前的议题、会后的决议都通过宣传海报向更多的村民传达,进一步增加议事代表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也让更多村民参与协商议事的监督工作,促进成果转换,提升村民满意度。另外,通过最美议事员评选、视媒宣传、微信交流平台搭建等,进行全面的氛围营造,为村民搭建线上线下信息反馈平台,形成有事好商量、村民自己的事情自己商量着办的良好局面。

[创建村民柔性流动参与协商治理工作机制] 

为促进更广泛的居民参与协商民主,在青少年、老年人需求方面,拿出部分小的议题如电影播放、便民服务、走访慰问等由非议事代表协商讨论,增强他们的参与感,满足大家参与社会治理的需求。

完善“议事+志愿”协商成果转化机制

首先,通过“启能、培能、传能、展能”四步工作法,挖掘议事成员潜能,完善议事成员队伍搭建及培养机制。在前期罗伯特议事规则培训、社会工作者引领示范下,议事会已能够为社区治理出谋划策,在后郑家边环境治理、赵家边人居环境治理议事会中议事代表就环境卫生的保护、提升人居环境治理满意度提出了合理建议并被村委会采纳;同时提出的问题也得到村委会重视,水塘搭步的改建增设、公交车通行等问题都得到解决。协商议事在社区治理中发挥的作用被越来越多的村民认可。其次“四民服务”的开展,也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地满足了村民的生活需求,村民在参与社区治理中的积极性逐步

提高,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村民志愿者,协助议事成果转化。其中,大花区村因服务开展早,有较好的人员基础及自身条件,涌现了一批村民议事领袖及文化服务志愿队伍,在社会工作者的协助下,顺利完成“笪氏家族续谱”事宜,既传承了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了时代新风,为茶岗村文化振兴贡献了力量。

茶岗村协商议事整体取得一定成效,服务范围由点及面,协商议事内容由浅入深,议事制度更加完善。总体完成从给予式“为村民服务”到协同式“和村民一起服务 ”的转变,并初露自治式“由村民自我服务”的景象。

议事成员有成长。目前辐射的5个自然村分别有固定议事成员至少5名,协商议事的概念深入到村民心中,部分议事代表能积极协助成果转化,其中产生议事领袖1名,可跨村进行协商议事指导。

议事成果得转化。提案11个,总议事25场次,村民主导议事并顺利完成成果转化2个,并由江宁电视台进行报道,提升了协商民主影响力,同时弘扬了新时代文明良好家风,村民荣誉感、自豪感得到提升;议事结果被村委会采纳列入后期村建设规划3个,其他议案持续跟进等。这些成果的转化极大地提升了议事代表的积极性,为协商议事持续良性运转提供保障。

(本文作者郭园园,系南京红叶社会工作服务社总干事助理)

上一篇:用体验激发活力,用参与推动治理
下一篇:专业服务社区生命影响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