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12月22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谁说社区只是中老年人的舞台?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社区意味着家长里短,社区里的事多是“大爷大妈”的事。近年来,随着社区治理的深入和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年人走上社区的舞台,利用自己的专长及优势,参与社区治理、社区服务、乡村振兴等基层事业,在居委会、村委会、业委会、社区社会组织、志愿者队伍等中大放光彩。他们的加入,不仅有助于改变人们对社区治理与服务的固有认知,让人们看到社区治理与服务的专业与前景所在,还有助于把青年的朝气、锐气、才气渗透到基层社区治理和服务,提升社区活力,推动社区的高效能治理。

社区中的青年力量

如今,即使是在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中,85后、90后的身影也已不再罕见,甚至不少已在社区中一肩挑,担当书记、主任的重任。这些年轻的成员,他们思路开阔,历经互联网时代和社会、社区的发展,能够更好地适应社区治理的新需要,助力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华磊,1989年生人,是上海市虹口区嘉兴路街道瑞一居民区的党总支书记。华磊在就读大学期间应召入伍,退伍后便扎根社区,于今年获评全国“最美城乡社区工作者”。

华磊的到来为瑞一居民区注入了一股新鲜的活力,在她的推动下,瑞一居民区依托家园党建机制,在每栋居民楼都成立了党小组,组建了由社区党员组成的专业巡查组,

广泛开展“今天我巡逻”活动。依托社区治理协调平台“瑞虹人议事天地”,社区至今已解决了花园池塘清理、社区路面修理等居民关切的问题。华磊还主导升级了社区原有的学习制度,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组织生活,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开展微管理、微党课、微帮扶的“三微”活动,将组织学习时间与方式变得更加灵活。带领居

委会挖掘具有文艺特长的党员,由他们带头组建了十余支文体团队,包括合唱队、旗袍队、越剧沙龙、交谊舞队、摄影沙龙、读报组、英语沙龙、“快乐老宝贝”等。根据社区中青年的需求,建立了社区足球队、羽毛球队、篮球队;根据社区小朋友的需求,建立了亲子群,通过开展富有特色及针对性的活动,努力提升社区居民的幸福感。

疫情期间,华磊带领居委会创新工作方法,制作防控疫情作战图,随时掌握每家动态。当疫情防控的工作重点转为防境外输入阶段时,华磊及时在社区建立境外回沪人员管理小组,通过“预摸排—接人—入户—日常管理”对境外回沪居民进行对接。无论何时,只要一个电话,她便奔赴工作岗位,带领居委会干部“点对点”对接居家隔离人员。

上海市普陀区真如镇街道真光新村第七居民区的党总支书记龚顺美是上海市青年人大代表,她到社区工作已有6年,在她看来,像她这样的青年群体正成为社会治理包括社区治理的主力,同时也具有先天的“优势”。“比如说像我这样的‘80后’,我的社会身份既是居民区书记,也是一个孩子的母亲,也是父母的女儿,上面还有更老一辈的老人。所以我可以用我自己的社会角色去体会我在小区里面的工作角色,反而更加能够体会到各年龄段人群不同的想法以及他们的所求所盼。”

6年前,她是社区里最年轻的人,如今,更年轻的工作者们也走进社区,加入她的队伍,为增加社区居民的福祉贡献力量。社区里文明养犬问题的解决让她印象深刻。“文明养犬在社区中涉及最多的就是如何清理狗粪便,一般开展工作都是想办法让居民自觉清理。我们的‘90后’书记就独辟蹊径,没直接找居民,而是动员了社区周边单位,争取社会资源,在小区里安置各种粪便收集器,制作环保袋、宣传标语等,居民觉得很新奇,很快宣传效果就达到了,粪便都会投到收集器里,整个小区都有了文明养犬的氛围。”为给予这些青年社区工作者更多的支持,她十分关注青年人如何在社区发挥自己的能量来参与社区治理和建设,为此,在上海“两会”上,她提出搭建更多适合青年人的平台的建议,力争为青年社区工作者获取更多参与和实现想法的机会。

除了社区“两委”,业委会和居民志愿者中的青年力量也逐渐展现出来。

吴涛,1987年生人,现任杭州市滨江区新州社区明月江南小区业委会主任,他的本职工作是杭州一家电力科技公司的业务经理。一开始,吴涛只是小区第一届业委会的增补委员。常住小区以后,他主动推动了几乎停滞的第一届业委会的日常工作,并担任了第二届业委会主任。吴涛的长项在电力安装。上任以后,他吸纳了一批从事法律、医疗、工程规划设计等行业的业主参与业委会日常工作,把第二届业委会打造成了集合法律、财会、工程、文宣等专业力量为一体的“学霸”团队,其中不乏名校毕业的精英。随着居民对居住品质需求的不断提升,技术流、善学习、会沟通且熟悉相关法规的业委会团队能最大限度代表业主,把小区治理得更安全、更舒适。

石炜昕,1991年生人,上海交通大学的研究生,本职工作是一家国企的员工。自小居住在上海市闵行区西班牙名园小区的他,因对小区有着深厚的情感,在业委会的发掘下,成为了一名能够给予社区工作强力支持的志愿者。

如今的他,主动承担着小区日常公告撰写、微信公众号更新、历史数据梳理等一系列工作,帮助缓和业主、志愿者以及业委会之间的关系,让业委会工作可以持续下去。为促进三方的有效沟通,石炜昕定期梳理业主们提出的问题,5天汇总一次问题清单,供业主和业委会查看,在潜移默化中让业主们形成就事论事的讨论风格。“业委会一直处于问题之网当中,委员们没有精力去答疑,我们志愿者就去答疑,希望通过沟通去化解业主间的隔膜和鸿沟。”他还垫付了

2000元现金,着手搭建了一个数据库,把小区2001年交付之后的所有资料,按照基本情况类(业主清册)、制度类、财务类、经营类、决策类等5个大类进行归纳存档,100G的小区资料在外网也可以查找,极大地方便了业委会的工作。对于备受争议的物业去留问题,石炜昕则投稿小区志愿者的公众号,以志愿者的身份和中性客观的方式去表达观点,“首先是告诉业主,围绕物业选聘,业委会每天在做什么事,其次对于新老合同条款一条条地进行对比,一篇篇地写解读。”辛苦带来收获,在他的努力之下,业主们逐渐明晰了业委会的具体职能,业主、志愿者和业委会之间的关系较之前有了大幅和缓。

疫情期间,更是有不少90后、00后,走出家门,戴上袖章,积极投身疫情防控的一线。他们在线上集结智慧和力量,从身边小事做起,从现实需求出发,架设了一个个民间互助网络。为社区防疫设计宣传海报,为返城人员制作前往各地的交通锦囊,为居家的人们举办“云戏剧”“云诗歌”等活动……展现了青年一代的责任与担当。

青年是社区的未来所在,吸引更多的青年加入社区的队伍意义重大。

青年社区工作者

青年社区工作者是推动社区治理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社区发展的需要,各地越来越注重青年社区工作者的引进,试图通过完善社区管理体制机制,建立社区工作者的招聘、培训、考核、激励体系来留住人才。但目前青年社区工作者依旧面临着工作内容繁重、工作压力大、经验不足、待遇水平有待提高、晋升通道仍需拓展等发展制约因素,且呈现出地区分布不平衡的现状,致使大部分拥有一定学历、能力的青年社区工作者无法在工作中获得相应的满足感,将社区工作岗位作为跳板而非长久的工作,从而影响社区队伍的稳定性。针对这一现状,上海及厦门的做法值得参考。

为了引导社区工作者将社区工作作为终身职业,上海市将社区工作者队伍纳入全市人才发展总体规划,为社区工作者开辟独立的职业发展空间。首先规定社区工作者的薪酬水平原则上高于上年度全市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然后将社区工作内设的工作岗位分为三级,分别是负责人、主管、工作人员三个类别的岗位。同时将薪酬水平划定为十八个级别,这十八个级别根据社区工作人员的自身工龄、文化程度、专业水准来划定。随着社区工作者工作年限的增加,其级别和薪酬水准也不断提升。

为了进一步激发社区工作者的积极性,上海市出台相关政策对社区工作者在市级或者区级的体制内选拔、招聘方面给予一定程度政策倾斜。一是在市级或者区级举办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等各项考试,鼓励社区工作者积极参加,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社区工作者。二是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也可以直接通过公开的招聘、竞聘、调任等方式开展针对社区工作者的相关考试,选拔优秀的社区人才。

上海市还不断完善社区工作者队伍的培训机制,鼓励社区工作者参加专业知识培训,提升业务能力水平。区委党校以及各街镇相关部门根据社区工作者需求分层分类开展各项专业知识培训,助力提升社区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业务素质、能力素质。同时定期开展社区工作者轮岗交流,让社区工作者在交流学习中开阔眼界,提升能力。

而厦门市为了推进社区减负增效,重新梳理了社区工作事项,依据社区的职能定位明确权责清单。制定下放社区事务的工作准入制度,对下放给社区的事项合法性和政策依据进行审核。规定各职能部门不得随意将职责事项下派给社区,必须要社区配合开展的,要切实履行“费随事转”“人随事走”机制。

探索在部分街道、社区设立社区减负监测点,坚决杜绝职能部门自行下放权力事项。在推进社区工作职业化建设的过程中,厦门市拓展了社区工作者的职业晋升空间,推行“四类十八级”岗位等级序列。设立社区正职、副职、专职“两委”及一般社区工作者四类岗位,岗位工资随岗位等级递增而提高。提升薪酬标准,划定最低工资标准,增设学历津贴、职业津贴,明确年终综治奖、文明奖等奖励性绩效。改变考核方式,对社区工作者开展一年多次考核,采取季度、年度绩效考核相结合,分设400~800元/月的季考核奖,400~1000元的个人年考核奖。

具体的举措可包括:

提高政府重视程度。各级政府要将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从制度建设以及经费保障方面加大政策引导和

扶持力度。一是从制度层面明确社区工作者人员配备、选拔人才的招聘条件、薪酬体系、考核制度、教育培训、退出机制等相关规定。打造完善的社区工作者的职业晋升体系,增强社区工作者专业化能力和职业归属感。二是在经费保障方面,增加财政预算,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优化社区工作环境和加大社区工作经费保障,确保社区有人干事,有钱办事。

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突出基层党组织建设在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中的引领作用。通过系列党建活动,激发社区工作者队伍中年轻党员的工作激情和创业热情,强化社区党员的服务意识,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引领社区工作者队伍服务社区居民的积极性。

为社区工作减负增效。社区工作者的本职工作就是服务基层、服务群众,要切实为基层工作者“减负松绑”。一是加大力度执行社区事项清单和准入制度。除了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的事务,其他工作不得交由社区。街道办事处不得随意将工作下派社区办理,确实需要社区协助的,需下发专项经费予以支持。取消以社区作为责任主体的拆迁拆违、环境治理、城市管理等非社区职能的执法活动。减少各类评比活动。二是加强街道相关部门之间的统筹协调。整合各部门资源,防止出现多个部门重复对同一工作、项目进行调研、督查、视察的现象,减少社区陪同考察活动。三是街道要统筹各级单位的社区相关建设专项资金,将财政支持的重点放在社区工作专项经费、人员薪酬福利、服务群众专项资金以及社区服务信息化建设等工作中,加强社区工作的财政保障力度。需要社区参与组织协调的事项,严格遵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规定,为社区工作提供经费和相关条件。

打造职业化晋升体系。社区工作者身份具有特殊性,既不是政府管理的公务员、事业编制,也非企业编制,职业发展路径并不明晰。要建立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为社区工作者创设职业发展空间,让社区工作者认识到自身的职业价值,从而调动社区工作者的积极性。

提高专业化水平。将社区工作者的培训纳入地区人才发展规划。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专业化建设。一是选拔专业人才。继续逐步提升年轻专业人才在社区工作者中的比例。在社区工作者的招考中,优先聘用社区发展需要的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等专业以及已经考取社工师资格证书的相关人才进入社区。二是提升培训效果。注重因材施教,按照岗位职责和不同层次,以及社区发展需要,科学制定培训计划,开展相应培训。培训情况纳入专职社区工作者的年度考核内容,作为续聘、晋升、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三是建立考核机制。建立群众评议、组织评议相结合的多方考核方式,考核内容包括群众满意度、工作实绩等多方面内容。考核结果作为调整岗位薪酬等级、绩效奖金发放、续聘解聘、奖励惩戒的依据。

发展社会组织。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出台政策促进专业社会组织和社区社会组织的能力建设。完善现有的政府、社区购买第三方服务体系,制定规范的管理制度对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整个流程进行管理。通过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方式由社会力量承接社区部分工作,确保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提高社区服务效率,减轻社区工作者的压力。二是壮大志愿者队伍。制定相关保护自发性志愿组织成立与发展的制度,规范管理流程,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鼓励志愿者积极参与志愿活动,如将日常工作量存入社区养老或其他公益积分,或采取根据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时间给予组织志愿者队伍的企业及个人不同层级的税收优惠,将志愿者服务情况进行备案登记,并在就业等方面给予优待,提高志愿者服务社会的积极性,壮大社区志愿者队伍,从而对社区工作者进行功能补充。

青年居民

青年居民也是社区青年力量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更是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持续力量来源。通过融入社区、参与治理,青年居民在为社区贡献力量的同时,也能在公共参与中实现自我价值。但根据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青年居民的社区参与度仍不理想。各地为吸引青年居民融入社区、参与治理纷纷进行了大量尝试。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葭沚街道华诚社区的实践中,社区联动共青团在这方面作了大量尝试——

华诚社区是一个年轻的社区,“年轻”不仅表现在社区成立的时间只有3年,还表现在这个社区里18—40周岁的青年居民占1万余名常住居民的37%。在这样的背景下,积极推动社区青年居民的社区参与意义重大。

为“打造青春社区”“让青年当主角,让社区更青春”,团区委和华诚社区首先创新报到制度,依托业主微信群和“智慧团建”“志愿汇”等平台,动员青年业主、团员、青年志愿者等主动到社区报到,组建“华诚社区青年库”。在此基础上,形成“青春智囊团”“青年宣讲团”“老乡会”“家燕团”等多支青年队伍,并将其“链接”到社区治理、居民生活的各个层面。

与此同时,团区委和社区结合辖区青年特点,全方位征求、收集青年意见建议和资源,形成“需求”“资源”和“项目”3份清单,并在社区设立代表工作室、青年议事厅、青年公益角、青年书吧、青少年心理咨询室等各种“青年之家”,为青年搭建交流平台,形成华诚青年的社交“朋友圈”。

针对社区居民关心的小区配套幼儿园就读、文明养宠、小区内电瓶车停放、消防安全等问题,社区的“青春智囊团”在去年内就开展了15次的专题讨论,并直接参与了辖区幼儿园儿童就读问题的调解。依托团属工作阵地,社区还引入大众公益、96345志愿者联合会、台州学院慈善义工服务队、爱自然生命力体系服务队等青年社会组织进驻,开展关爱留守儿童、青少年权益维护等服务。

举办健身运动、文艺活动、绘画摄影、法律讲座、亲子教育等青年居民感兴趣的活动,开办青年作家课堂、青年摄影课堂,通过青年学习社、友趣社团等自组织汇聚青年、留住青年。据统计,2020年,在华诚社区策划开展的各类主题活动就有20余场次。

 

“青春社区”已不局限于本地青年,华诚社区结合辖区实际,将工作延伸到外来青年和在外学子,定期开展城市融入服务,凝聚居住辖区“新华诚青年”,吸引在外大学生假期参与环境整治、文明劝导等社区公益活动。

在社区内外青年的推动下,华诚“青春社区”也自带辐射效应,“青年智囊团”“青年宣讲团”“跑小青”等多支队伍在社区组织下主动与辖区商务楼宇对接,为相关楼宇企业提供团建指导、工商注册、税务登记等相应服务。

至今主动到社区报到的青年达2700多人,占在此居住青年的70%多。社区从楼栋长到社区工作者,从志愿者到文体人员,都可以看到社区青年的青春面孔。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许多青年主动挺身而出,不仅积极参与人员摸排、防疫知识宣传、卡点执勤等社区疫情防控,还从现实需求出发,从身边小事做起,发挥青年的网络优势,在线上集结智慧、力量,为居家的孩子开展线上课业辅导、居民生活物品配送等。青年从社区治理的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展现出青年一代的责任与担当。疫情期间,100多位青年志愿者累计服务7000多人次。

杭州市江干区九堡街道魅力城社区则是依托社区中“自带流量”的青年达人,来让青年人在社区“当家”——

魅力城社区的年轻人占比更高,1.2万余名常住人口中,18—40岁的青年人占了一半,且所从事的职业涵盖高校教师、医生、律师等多个与居民需求对口的专业领域。以此为突破口,依托党建,社区注重青年核心骨干力量的挖掘、培养和激发,邀请青年居民发挥所长,为社区自治注入更多活力。

80后的张老师,是浙江理工大学的教师。他开设的“科学实验社”至今已有4年,每次报名都像是“双十一”大促一样,需要“秒杀”。最多一次有60多人报名,他不得不一周开了三次课。

上官光将,也是一名80后。由于喜欢晨跑锻炼,他在社区的支持下创建了“爱与家跑团”。如今一到寒暑假,上官的身后总跟着一长串“小尾巴”——几十个孩子跟着他的步伐围着小区跑步锻炼,成为魅力城靓丽的一道风景线。

在社区的鼓励和青年达人的带动下,越来越多有特长、有爱心、有想法的青年居民加入了创建社会组织的队伍中。如今,魅力城社区已注册成立20个社会组织,纷纷开展个性化服务。社区也于近日从街道申请下来一笔专项资金,专门用于运营社会组织。

社区的党总支书记曾兰作为一名加入社区不久的90后,对青年居民的社区参与感触颇深:“社区里的大事小情,青年达人们出面,常常事半功倍。就拿垃圾分类来说,当初入户宣传定时定点投放垃圾时,我们发动了各社团青年志愿者,大家参与性很强,小区也拿下了省市垃圾分类示范小区等荣誉。”

除此之外,社区还整合16家“同心圆”单位资源,开展各式满足青年需求的服务,并设立青年热点议事厅、青年公益角、青年书吧、青少年心理咨询室等各种“青年之家”,为青年搭建交流平台。

上海市为引导更多青年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中发挥积极作用,挖掘社区中的“有为青年”,近年来连续举办青年社区达人赛。通过每年一场社区青年居民碰撞想法、交流经验的盛宴,将社区里的科研工作者、非遗传承人、网红业委会主任、全职妈妈等青年力量汇聚一堂,让那些关注实际问题且身怀一技之长的社区青年脱颖而出。以2020年的社区达人张希鹏为例。张希鹏是上海市北供电公司博士员工,疫情期间,基于电力大数据的研判分析,他先后创造“返居指数、空居指数、独居老人画像”,为社区管理增添技术支持,受到街道和社区的广泛好评。此外,他还将原本用于监测航天产品的热成像设备进行二次开发,改造成了监测进入大楼人员体温的“利器”。社区达人们运用自身的资源及优势,为社区治理及服务添砖加瓦。上海团市委还发起“上海青年社区达人公益宣讲团”,对达人的事迹进行汇编,通过交流实践经验、开展社区宣讲、共建创新项目等形式,帮助更多社区工作者和广大青年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中发挥作用。

推动青年居民的社区参与,一要立足青年居民的需求,从青年居民切身利益出发,关注青年居民社区生活中的热点,对症下药。二要畅通青年居民社区参与的渠道,增加青年居民社区参与的途径,推动青年居民与社区中的主力军——中老年居民发生积极的代际互动,营造浓厚的社区参与氛围。三要注重培育社区亲邻文化,打破社区孤岛,重塑邻里社交,通过和谐社区的建设,引导居民形成“社区一家亲”的思维,进而产生主动为社区贡献力量的意愿。四要打造青年居民感兴趣的各类平台,开展能够吸引青年居民参与的活动,培育孵化各类青年居民自治组织。五要积极与共青团、企业、社会组织等展开合作,整合政府、社会等多方资源,为青年居民的社会参与提供资金、平台、技术等的支持。六要注重挖掘青年居民自身的资源和优势,搭建青年居民能够发挥所长的平台。

社区的舞台应汇聚多方力量,多方登台共唱基层和谐与繁荣之歌。盼青年作为社区建设与社会创新的生力军,继续在这一大舞台上亮出自己独有的声音!

 

 

 

上一篇:京东与库尔勒市人民政府达成合作 乡村振兴插上智慧翅膀
下一篇:成都市新都区民主协商的标准化之路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