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12月22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共筑幸福梦的“幸福里实践”

“充分发挥西咸新区作为国家创新城市发展方式试验区的综合功能”是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在陕西视察时,赋予西咸新区的重大战略任务。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陕西省西咸新区空港新城立足自身实际,以“村改居”作为创新城市发展方式的具体抓手,积极探索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和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实现路径,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经过3年努力,初步形成了聚焦“163”,共筑幸福梦的“幸福里实践”。

“163”是指围绕1个中心、创新6项举措、实现3个转变。“1”是原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6”是措施:以6项创新举措破解6个难题,以“高品质建设”破解宜居难、以“五金保障”破解收入难、以“村社并存、弱村强社”破解过渡难、以“办社合一”破解办事难、以“嵌入式机制”破解“一老一小”照护难、以“居民唱主角”破解融合难;“3”是目标:实现村庄变社区、村委变居委、村民变市民3个转变。

幸福里社区是空港新城最大的回迁安置社区,位于底张街道,规划占地1000余亩,总建筑面积约260万平方米,共分12期建设,可安置群众5~7万人。目前已建成3期,建筑面积83万平方米,安置回迁村民1.2万人。幸福里社区围绕建设、回迁、服务、融合全过程,聚焦每个环节的群众需求,创新工作思路和举措,建立“社区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推动各部门形成工作合力,扎实践行民有所呼、我有所行,确保“村改居”工作取得实效。

以“高品质建设”破解宜居难

宜居难,难在如何让群众对安置房质量和小区配套设施满意。拆迁安置,村民最大的痛点是故土难离,最大的期盼是安居乐业,满足他们的需求是回迁安置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在安置社区建设过程中,严格对标城市高品质商住小区建设标准,确保让村民享受到最优宜居环境。在形态上,采取“多村合一”集中安置,连片建设安置房,在实现土地集约利用的同时,促进了公共服务资源优化配置,为高质量服务供给奠定了基础。在位置上,选择毗邻城际铁路和交通主干道的城市核心区,以“黄金地段”让群众吃下定心丸。在设计上,把都市文化和故土乡愁有机融合,建设低密度、高绿化、花园式的小高层,做到容积率不高于2.5、绿化率不低于35%。在质量上,严把工程质量关,突出绿色节能环保,并对房屋进行简装,实现“拎包入住”。在配套上,同步建设教育、医疗、养老、社区服务、农贸市场、公园等配套设施,搭建智慧社区平台,开通公交新线路,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

高品质建设让群众打消了疑虑,实现了从“要我拆”到“我要拆”的转变。目前,空港新城300户以内的村庄拆迁,可以在5 天内全面清零。

以“五金保障”破解收入难

收入难,难在村民失去土地后如何稳定可持续增收。幸福里社区着力构建“五金保障”体系,解决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

征地拆迁获补偿金,制订不让老实人吃亏的拆迁办法和公平、公正、公开的操作流程,保障居民及时获得补偿金,空港新城范围内没有发生一起违法加盖现象。底商出租分股金,成立股份制公司运营社区底商,回迁居民以每人10平方米安置商铺入股,每年按比例分红。2020年平均每人分红约2000元。空闲住房收租金,按照每人60平方米标准,每户平均获得2~4套安置房,每人每年平均租金收入约4000元。实现就业领薪金,通过与入区企业签定招用当地劳动力协议、强化技能培训、搭建招聘平台等措施,使90%以上有就业意愿的回迁劳动力实现就业,每人每年收入约3.8万元。向60 岁以上失地居民每人每月发放350元养老补助金,并同步享受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除此之外,空港新城已于2019年底率先为安置房办理产权证,实现了房屋交易增值,部分居民还有土地流转收入,居民增收渠道越来越多。截至目前,“村改居”居民收入增长接近3倍,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以“村社并存、弱村强社”破解过渡难

过渡难,难在原有村组干部不会管、同一村组人员分散居住很难管。为实现平稳过渡,幸福里社区构建了“村社并存、弱村强社”的管理体制。

成立社区“大党委”,由街办副职任书记,择优吸纳原村干部任委员,统领所有已拆迁居民的管理服务工作。成立社区工作委员会,具体负责已入住社区居民的管理服务工作。依托原村党支部和村民小组,具体负责原村、原小组集体资产处置、信访维稳以及在外过渡群众的管理服务工作。

这一管理体制填补了过渡期间的“服务真空”,既保障了群众需求,又提升了干部的治理能力,为真正实现“村委变居委”提供了实践窗口。目前,幸福里已经由12个“撤一建一”社区合并为2个社区,实现了平稳过渡。

以“办社合一”破解办事难

办事难,难在层级多、流程多、跑路多。幸福里社区按照“重心下移、资源下投、力量下沉”的总体思路,坚持服务跟着群众走,有机融合空港新城、街道和社区三级业务,工作人员统一入驻社区服务大厅,方便群众在“家门口”办事。

一门集中全办理,将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保、教育、医疗、户籍、车驾管、物业服务等10大类418项服务事项清单化,全部进驻社区,实现了群众办事少跑路。一枚印章管审批,整合街道、社区办事层级和流程,启用审批专用章,85个高频事项可以一次性办结,实现了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主动服务“上门办”。通过专职网格员上门走访,依托智慧化、网格化平台,采集基础数据、排查安全隐患、宣传政策法规、提供帮办代办等,把群众的呼声及时听、事情及时办、困难及时帮,畅通了政府到群众之间的“最后100米”,构建了群众“零跑路”的服务体系。“幸福格格”已经成为空港新城的服务品牌。

高效的办事效率,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自托管社会事务以来,群众对便民服务的满意度达到98%以上。2019年,幸福里社区被授予“西安市15分钟政务服务圈”建设示范点。

以“嵌入式机制”破解“一老一小”照护难

“一老一小”照护难,难在服务资源短缺、服务方式单一、服务质量不高。幸福里社区坚持把养老和儿童照护机构建在社区里,以多元化供给满足多样化需求。

建设机构养老、居家养老、日间照料“三位一体”的综合性养老机构,构建“不离家”的养老服务体系。突出经济困难的失能半失能老人等特殊群体,完善兜底保障措施,对于入住机构的,机构限价收住,管委会给予补助;对于居家的,管委会提供一定时限的免费上门服务。经测算,低保户中的失能老人每月个人仅负担300元左右,即可入住养老院。依托养老服务机构,为因拆迁过渡在外租房老人专门设立安宁照护室,提供临终关怀服务,管委会给予一定补贴。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设“四点半课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免费为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提供学习辅导、兴趣培养等,解决孩子放学后无人看管问题。

2020年以来,已经有610余名老人和430余名儿童受益。

以“居民唱主角”破解融合难

融合难,难在生活方式改变、文明素养提升、市民意识形成。幸福里社区以居民自治组织为主体,以社会力量为补充,着力推进村民市民化。

推进“社团+志愿服务”,开展民俗节庆、文化体育、敬老爱幼、公益服务等各类活动,以活动凝聚人心、转变意识。目前,共培育“书画社”等社团组织33个,“好邻居服务队”等志愿者队伍15支,3000余人常态化参与其中。举办“新市民大讲堂”,围绕文明习惯、礼仪规范、家庭教育、生活技能等主题,采取举办讲座、户外实践等多种形式,开展教育引导,以参与提升素养。修订完善居民公约,将公共道德、邻里关系、疫情防控等内容纳入其中,以制度规范行为。

制度建设和教育引导,让高空抛物、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越来越少,让“社区是我家”的主人翁意识越来越强。尤其是在疫情防控期间,居民们自发组织坚守防控一线,为筑牢社区疫情防线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群众需求为牵引、以破解难题为导向的“村改居”“幸福里实践”,有力推动了村庄变社区、村委变居委、村民变市民,住在幸福里、经营幸福家、成为幸福人、共筑幸福梦正在稳步实现。(陕西省西咸新区空港新城人社民政局供稿)

上一篇:合肥市蜀山区笔架山街道:用“四个时刻”为百姓创造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下一篇:党建引领  四轮驱动  再造幸福小区——深圳市蛇口街道海滨社区蓝漪花园基层治理创新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