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的幼儿园被称为“Day Care”,是对幼儿兼有看护和教育的机构,属非学校教育系统,更强调照顾孩子的生活,具有福利性、服务性。有学者这样定义丹麦幼儿园:儿童可以按自己的方式参与童年生活的地方。这里没有传统的课程,不分学科,孩子的任务就是玩,可以参与不同的活动,在玩中学习。
幼儿园的建筑及园舍设施
在丹麦,幼儿园大部分是融于社区生活之中的,感觉不起眼,大门以及园内设施非常简易和普通,与周围街区环境没有什么大的差异。如魔笛幼儿园大门就是个栅栏门,幼儿园名称的标识则为一正方形的图画牌。幼儿园大多非常自然朴素,完全没有任何鲜艳突出、五光十色等。幼儿园一般是平房,顶多两层,户外设施常常与自然环境顺势而为,形成一体,设施场地是原生态的,大多是用原木制成的,有树屋、滑梯、沙箱、秋千、平衡木……安全是首要考虑的因素,更重要的是要有趣,让孩子喜欢玩,并且具有冒险性、挑战性。
幼儿园中无论户外还是室内,常常为孩子设置专门由他们使用的充满神秘感的小屋、城堡或其他有意思的去处,如把一张旧的大柜子变幻成通往“森林”的大门,户外大树中间的小屋联通索桥……
幼儿园的目标和教学
丹麦幼儿园有六大目标:个体技能,社交能力和包容性,语言发展,身体和运动,自然和自然现象,文化表现形式和价值,这六个方面综合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而不是实施分科教学的课程。丹麦幼教模式就是玩,成人要帮助和支持孩子玩,在玩中学习。幼儿园要让孩子掌握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孩子每天很多时间是在户外玩,他们要自己穿衣外出,自己决定玩什么,如有玩沙玩泥的,有骑车、爬树的……多是自由散漫地玩,没有统一安排上课。
在幼儿园,通常没有统一的排队,没有统一时间起床,而是谁先睡醒谁先起来,先换好衣服的就先出去玩。即使刮风下雨,孩子也会去户外玩,丹麦人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天气不是问题,穿合适的衣服就可以”。这里不是成人在做选择,而是从孩子出发,从有益于他们的根本利益出发来考虑。老师不是自己想当然,而是要不断地揣摩孩子,把自己当成孩子,了解什么是他们最需要的。课程大多是生成的,不是预设的。老师要有好奇心,知道孩子在想什么,要让孩子遇到对他们充满兴趣和关心的人。幼儿园要让孩子接触多样化的内容和形式,包括足疗、骨头小人……帮助孩子做好准备去上学,参与社会生活。
安徒生没有走远
在丹麦幼儿园常常能够看到安徒生童话故事中的角色、场景,安徒生一直没有走远,就在孩子们的生活中。如魔笛幼儿园设有豌豆公主的场景,很多幼儿园进行安徒生童话戏剧的表演活动。表演活动开始,老师和孩子一边演一边编情节,结果往往是不确定的。老师的作用是提问启发孩子的想象,或是串场引导,推动故事的展开和延续,促使几个角色或场景间发生关系。如,乐高国王要做什么——想去城堡,先是挖地道,但王宫的国王不同意,对方行为被严厉禁止,于是老师引导大家“发生了什么?怎么办?”改为制作钻石,之后送进城堡……小猫咪跑出皇宫去找美人鱼,可能溺水,公主把她拽回来,国王按电钮关大门。中间有演不下去的情况或出现突发情况,比如扮小猫的孩子因入园时间不长,有些不适应,情绪转低,老师及时关注,并根据当时的情景不脱离故事情节地予以自然的引导。
整个过程体现了在玩中学,孩子们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并展开惊人的想象,在表演中了解行为界限——小猫不能跑到水里,又在与人交往中读懂他人的情绪意愿,以及矛盾冲突的解决,这些都不是成人能够通过说教告诉孩子的。表演没有排练,也无特意设置物质设施或专门的场景布置。活动不是注重结果而是过程导向,孩子全部参与在情境之中,学习和享受过程,大家都非常舒服开心。最后随着故事的开展,在老师建议下,孩子们自然地一起唱起歌来,在歌声中结束表演。(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