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05月05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广州:构建全链条流浪乞讨人员救助保障网

为有效解决长期滞留流浪乞讨人员安置难题,广东省广州市立足实际,统筹资源,于2020年4月成立广州市受助人员安置中心(以下简称市安置中心),建设床位2500张,集中安置市本级救助管理机构内超过3个月仍无法查明身份信息的流浪乞讨滞留人员,综合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救治、康复训练、教育矫治、心理辅导、身份核查、寻亲返乡等全方位服务。市安置中心的设立,打通了救助安置工作的“最后一公里”,全面构建起完善高效的救助安置保障网。截至今年9月底,已累计安置受助人员442名,其中残障人员约占10%。

建立“五本档案”,实施精准管理

针对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广州市安置中心通过动态评估、精准识别,实施分类分区精准管理。组织医护、社工、安保人员联合对受助人员的身体、精神、自理能力、意外风险等状况定期进行全面评估,为每名服务对象建立基础信息、医疗、护理、康复、寻亲五本档案,力求做到“六清”,即基础信息清、行为特点清、病情特征清、护理措施清、康复情况清、寻亲信息清。在此基础上,对有暴力风险人员,加强药物治疗、心理疏导和重点监管;对长期卧床人员,实行重点看护,做好生活护理和并发症预防;对行动不便人员,加强安全看管,做好康复护理;对个性偏激人员,由心理医生、护士、社工专门跟进,加强心理干预,实施个案护理。

实施四项计划,创新康复模式

实施院舍适应计划。社工以多元丰富的工作坊、个案服务理念,全程跟进服务对象,帮助其尽快适应并融入安置生活环境。

实施音乐治疗计划。针对安置对象的身心特点设计音乐治疗方案,通过定时播放音乐,帮助其调节心情、舒缓情绪、改善睡眠。

实施恒常康乐计划。开设各式工作坊,通过循序渐进的肢体康复、言语认知训练,逐步提升安置对象的基本行为能力;组建互助小分队,通过开展图书整理、花木浇灌、志愿清洁等活动,逐渐激发安置对象的行为认知和自我管理意识。

实施生活技能提升计划。以专业社会工作方法,开展各项社会化技能训练,不断开智赋能,帮助服务对象提升自主生活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强化三重保障,提供精细服务

强化医疗保障。配强精神科及内科专业医生团队,优选多家定点救治医院,实现日常诊疗与转诊无缝对接,确保患病人员得到及时救治,并满足服务对象定期体检需要。

强化护理保障。合理配备专业护士团队,加强护理业务培训,紧盯四个重点环节(就餐防噎食抢食、服药防弃药拒服、沐浴防跌倒受伤、睡眠防窒息惊扰),实行分级分类服务,为服务对象提供专业的医疗护理和日常生活照料服务。

强化康复保障。引入社工、心理、康复等专业技能人才,积极探索开展医疗服务、护理服务、社工服务、心理干预、康复训练“五位一体”康复模式。

坚持“两个百分百”,助力归家圆梦

市安置中心始终秉持帮助服务对象回归家庭是最好的归宿的服务理念,组建专门寻亲工作小组,通过坚持不懈地询问、叙述风土人情、观看街景等循循善诱的引导方式,开展有效交流,做到深度寻亲问询覆盖率100%;通过主动对接各地民政、公安、残联等部门,积极链接多方信息资源,综合运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多渠道、全方位收集甄别零散寻亲线索,实现寻亲建档率100%。截至目前,已帮助6名服务对象成功寻亲,圆了回家梦。

健全四项机制,构筑精密防护

建立三级监控(安置区—中心监控室—行政值班室)和三级值班巡查(一线值班—二线值班—总值值班)机制,实现全方位全过程无死角安全管控,确保工作人员在岗在位、尽职尽责。

建立融合联动机制,实施主管部门与业务部门双重管理,同时整合政府购买服务力量(护士、社工、护工、保安),全面实行安置区护理组长负责制。

建立医疗护理服务保障机制,科学制定评估、诊断、治疗、康复各环节标准,通过每月质量检查评比,促进各项制度落实。

建立业务培训考核和应急演练机制,推动业务培训项目和内容科学化、专业化,各项应急演练科学化、制度化,不断提升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

上一篇: 关爱高龄独居老人,浦东“爱心泡泡团队”是认真的
下一篇: 上海:发布社会救助“温暖指数”监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