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兆敏是山东省日照市扶贫志愿者协会党支部书记、会长,但老人们却爱叫他“滕儿”,亲切且信赖。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滕兆敏整合各方社会爱心力量,先后筹集资金260余万元,开办爱心食堂15处,为375名农村失能半失能贫困老人提供免费午餐16万余份,并让20名贫困妇女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2021年,滕兆敏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萌 芽
“我苦过,所以不想见到别人受苦。”滕兆敏对记者感慨道。儿时的贫困让他刻骨铭心,因此,面对困难群众他更能感同身受,并在一次次的公益活动与志愿服务中找到了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支点。
滕兆敏关注到,在偏远农村,部分贫困人群特别是失能半失能人员,想吃上一顿热乎饭都成了问题。有办法解决吗?滕兆敏创办的“摆渡”爱心食堂应时而生,目的就是帮助贫困群众解决吃饭难的问题。
筹备开办“摆渡”食堂,场地、资金和人员等问题接踵而至。没房,他就在村里到处打听有无闲置民房可以租赁;没钱,他便和协会骨干一起凑份子垫底,再四处“化缘”;食堂工作人员大都来自当地贫困户,他们为老人做饭、服务,每人月收入500元-1000元不等,“脱贫+解困”一举两得。就这样,2016年下半年,日照市第一家“摆渡”爱心食堂在莒县龙山镇北上涧村免费开放了。
“建立爱心食堂的目的是精准的,帮扶对象也要‘精准’。”据滕兆敏介绍,经过村委会和他挨家挨户地走访核实,最终敲定了可以在食堂就餐的人员名单,并贴在了村里的公示板上。
让滕兆敏没想到的是,爱心食堂的开办在满足贫困人员就餐需求的同时,还为这些帮扶对象提供了更多延展性服务,一些向好的变化在悄然发生。
东港区陈疃镇上蔡庄村的贫困老人张茂分连续两天没来食堂就餐。做饭的工作人员感觉不对劲,赶紧去老人家里查看,发现老人已经高烧虚脱,话都说不清了。工作人员赶紧联系村委会将老人送医。从此,张茂分逢人便说:“是爱心食堂救了俺一命!”
爱心食堂还改变了贫困人员的精神面貌。以前,村里的贫困人员都蓬头垢面、不修边幅、精神不振。但是现在养成了习惯,来爱心食堂都会把自己收拾利落,人也有了神采。
令滕兆敏更加高兴的是,他发现,凡是办起爱心食堂的村子,村里邻里守望相助、敬老孝老爱老蔚然成风。村民们不但将家里种的菜、打的粮送往食堂,还在端午、重阳等传统节日,到爱心食堂给老人包粽子、包饺子。
聚 力
因为瞄准了农村贫困人群需要,所以爱心食堂很受欢迎,很快就发展到15处。四年来,先后有41家单位及爱心企业、34所高校及中小学,3200余名党员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走进爱心食堂,开展扶贫活动420余次。
虽然是全免费,但滕兆敏和志愿者们为了这顿“热乎饭”的可口和安全丝毫不敢懈怠。谁家土豆质量好,谁家白菜水灵,谁家花生油纯正,谁家米面放心……滕兆敏对食材挑选比批发商还要熟悉。他还自己开车配送米面粮油肉菜,东港、岚山、莒县、五莲转圈地跑。有时候累得车都开不动了,就停到休息站在车上睡一会儿。
为了使运营更规范,滕兆敏在每处爱心食堂都设置了厨房、餐厅、活动室、休息室,统一配备炊具、餐具。食堂每月公开账目,所需食材由志愿者统一采购配送。
经过四年发展,如今,爱心食堂已形成“政府支持、企业合作、网络众筹”多方聚力,融“摆渡超市、摆渡光伏、摆渡菜园”于一体的保障体系,爱心食堂“自我造血”能力逐步提高,长效运营有了可靠保障。
持 守
一路走来,有赞许也有质疑,有鲜花也有荆棘,但滕兆敏从未停下奋进的脚步。在爱心食堂的基础上,滕兆敏打造了一个又一个志愿服务品牌,从关爱贫困孤寡老人的“情暖夕阳红”项目,到关爱农民工子女、留守儿童的“情系红领巾”项目,再到帮扶救助各类重大疾患的“微光爱心基金”项目,他用自己的执着坚持与实际行动对所有的质疑做出了有力的回应。
如今,开设爱心食堂的村基本实现养老不离家、不离乡、不离老伙伴。志愿服务站、社会工作站、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党建示范基地、美丽乡村工作站的多方合力,也共同保障了爱心食堂的长效运行,助力了农村养老和扶贫政策惠心、社会齐心、村民安心、老人开心、儿女放心。
现在,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又成了滕兆敏接下来思考的问题。今年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滕兆敏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后,深受启发。“总书记说,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我才刚刚启航,还要不畏艰难,还要开拓前进!”滕兆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