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12月25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自从成立了跨省联合党支部,这个横跨两地的村寨就有了新面貌—— 同心社区 同力圆梦

冬天的将王屯,一派生机盎然。屯里鼓楼旁边的烤火房里,20多名村民正围坐在火堆旁,分享着油茶、茶叶等农作物的种植经验;不远处的党支部办公楼会议室里,党员和群众代表正在商量饮水工程的改造问题;社工正在制作村规民约宣传栏,准备将“屯民众,要齐心,湘桂和,建设兴;倡文明,树新风,红白事,莫铺张”的宣传标语挂上墙。

将王屯,地处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陇城镇洞雷村、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镇林溪村交界处。这个横跨湘桂两省份的自然村寨里没有明显的分界线,两地45户178名村民混合居住,其中湖南籍11户43人、广西籍34户125人。

“以前各村管各村的人和事,经常扯皮。屯里群众因宅基地、山林、水源等历史遗留问题,发生过多起纠纷。”将王屯党支部书记王凤明感慨地对记者说,成立联合党支部后,开展和谐共建活动,建立同心社区共谋发展,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起使,现在村里大变样了。

党建引领,将边界优势转化成边界效益

“走的是湖南的路,看的是广西的山。”在这个“漱口水都能流出省”的区域,如何治理好曾经是个大难题。2012年8月14日,通道与三江两县突破行政区域界限,开展边界和谐共建活动,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模式,成立跨省联合党支部——将王屯党支部,切实解决边界群众的困难和问题。有着近40年党龄的湖南籍村干部王凤明担任党支部书记,广西籍的罗根香也因此有了“屯主任”这个新职务。

有了党支部,发展就有了“火车头”,群众也有了“主心骨”。变化最显著的就是森林防火。每年10月至来年5月的森林防火期里,很快就由各自为政、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变成了两地职能部门与群众的一体行动。“开公路、修水渠、建鼓楼,以前不敢想的事,如今都变成了现实。”王凤明说,党支部整合双方人力资源,积极争取两省份相关部门政策支持,将边界优势转化成了实实在在的边界效益。

在联合党支部成立两年多后,将王屯于2014年12月30日迎来了发展的新契机——“将王屯同心社区”成立,首开湖南跨省建立农村社区的先河。罗根香告诉记者,“我们坚持同屯同待遇、政策两边享,抓住机会、寻找资源,自2014年来共筹措各方资金约760余万元,带领村民完善农田水利、电力、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截至目前,通过引导村民劳务输出,发展“两茶一药”(茶叶、茶油,中草药)产业,将王屯社区的村民收入由2014年人均4800余元增加到了目前的1.8万余元。谈起这里的变化,10年前从广西桂林嫁过来的梁国菊很有发言权,“刚嫁到这里时,路也没通,一到夜晚屯子里黑压压一片。如今,自己在家带娃和发展种植业,丈夫在外务工,日子越过越好。”

多元参与,把各类治理主体汇成一股力

扩大党建“朋友圈”,把党建做到民心深处,让将王屯聚起了建设美丽乡村的合力。通道县民政局局长杨正高告诉记者,通过联合党支部这个平台与纽带,辖区内各类治理主体拧成了一股绳,不仅打破了资源整合的“堵点”、找到了区域协作的“融合点”,更解决了将王屯这个跨省份农村社区治理的“痛点”。

王凤明介绍,为解决将王屯通往广西、湖南的“断头路”问题,屯“两委”多次邀请村民代表讨论,先提出方案分别报两地的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研究,依法民主决策,然后进行公决。形成决议后,及时上报两镇党委、政府审核备案,利用公开栏向全体村民公布决策结果。打通的“断头路”成了群众的“致富路”,大家种的农产品都能流通到两省份的市场进行买卖。

鼓楼,是侗族村寨议事、集会的重要场地,是群众的“行政中心”。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短短几个月就建成了一座名为“和谐楼”的鼓楼。老年人没有活动场地,屯里充分利用闲置设施,按照互帮互助、共建共享的原则,在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建起了农村幸福院。

专业社工的介入为将王屯的社区治理打开了新窗口。自2016年开始,怀化市民政局引入广东绿耕社会工作发展中心,在洞雷村开展“三区”服务项目,挖掘当地农产品资源、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和生态资源,为社区“三留守”人员提供服务,为村民参与村里的公共事务搭建平台。同时,社工还组织村里的老年人协会、文艺队,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村务管理、边界治理、乡村振兴等政策,激发了村民自发参与村寨建设的积极性。村民们开心地说:“党的政策好,我们一起往前跑,生活也会变得更美好!”

“村民对幸福的向往永无止境。”王凤明说,把党建做到民心深处,提振了群众的精气神。党员群众同坐一张板凳,正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争做共同富裕的“领头雁”。

上一篇:疫情形势如何?物资怎样保障?研究生考试怎么考?——西安进一步加强疫情管控焦点解析
下一篇:上海普陀区桃浦:聚焦群众“心中事” 破解房裂“老大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