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12月23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河北张家口:“第一书记”的扶贫故事

在河北省张家口市脱贫攻坚的战场上,来自市财政局的驻村第一书记冲在了脱贫攻坚的最前线,领头干、挑大梁、作表率,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驻村第一书记的责任与担当。

在河北省张家口市的脱贫攻坚一线,战斗着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来自张家口市财政局,通透民情,熟悉政策,通晓业务;为了贫困户早日过上好日子,他们勇担当、甘吃苦、乐奉献。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他们相继奔赴少钦大同村、第三堡村、千字村和光明村,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驻村第一书记。

少钦大同村里的“大同”梦

“大同”,在中国传统文明中代表着的是对理想社会的神往。在张家口市怀安县第三堡乡少钦大同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它代表着全体村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更承载着驻村第一书记魏安琳带领全村实现脱贫致富,建设美丽乡村的梦想。

“过去,这里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街上垃圾乱倒,柴草乱堆。大风一刮,尘土飞扬。”魏安琳说。如今,村里家家户户是新垒的红砖院墙、新装修的门楼,街道新铺的水泥路干净整洁。

少钦大同村地处冀晋交界,全村179户、451人,贫困发生率一度高达30.8%。2016年,张家口市财政局开始定点帮扶少钦大同村,从美丽乡村建设到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少钦大同村的面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魏书记来了以后,村里发展越来越好了,我们的生活质量也越来越好了。”说起第一书记魏安琳,村民们个个点赞。

2019年底,少钦大同村全部实现脱贫。如何才能让贫困户脱贫不返贫?驻村一段时间后,魏安琳把目光聚集在了产业扶贫上:继续扩大大棚蔬菜产业,使“三金”成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稳定支撑;积极发展特色种植产业,动员全村贫困户调整种植结构;发展光伏产业,收益用于公益岗位的工资发放及无劳动能力贫困户的生活救助;打造农用机械化服务产业,帮助村里争取资金购置了打捆机和旋耕机,对外实行有偿服务,提升村集体经济实力。

“只有让村里人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才能收获大家的信任。”这是魏安琳驻村以来的深切体会。一年来,她带领工作队和“两委”干部一起,积极为村里解难题、办实事。帮助贫困群众用足用好危房改造政策;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对村委会门前及村碑附近进行了绿化,对村内剩余3200平米泥土路全部实施了硬化,维修了排水渠解决了困扰群众多年的排水不畅问题。

“魏书记为了村里的事,算是把自己的所有关系都用上了。”村民张进宝的这句评价对魏安琳来说,让她既感动又欣慰。

张进宝家因孩子上学加上夫妻二人均身患疾病,家庭陷入极度困境。魏安琳得知后,第一时间联系到自己发展比较好的同学,对张进宝家进行了捐资助学。

一桩桩、一件件小事,让少钦大同村村民对魏安琳充满了感激之情。村里的老干部、党员代表和村民代表自己出钱,自发为工作队送来锦旗,锦旗上一句句朴实的语言,满载着全村百姓对驻村帮扶工作的感谢与认可。

黄小米里掘“黄金”

怀安县共有115个贫困村,第三堡村当属其中贫困程度最深的一个,这里也是张家口市财政局驻村第一书记刘海超帮扶的村。

“地处丘陵半山区地带,地势较高,气候冷凉,产业基础薄弱。村民收入低、来源单一,绝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都外出打工。”刘海超明白,想要带着村民脱贫致富,面前有一道又一道难题等着他。

为此,刘海超切实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驻村后积极协助村党支部抓好支部建设,全村各项工作的开展逐渐有了“主心骨”。

秋收时节,在第三堡村田间地头,沉甸甸的谷穗已将秸秆压弯了腰。

“今年雨水多,连谷穗都长这么好。”莘柱兵手里捧着刚割下来的谷穗,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

莘柱兵告诉记者,他家种了5亩谷子,往年销路窄、收益低。通过电商销售,莘柱兵家的谷子价格反而比市场均价高出不少。依托黄小米产业和其他扶贫措施,2019年莘柱兵家成功脱贫。

莘柱兵口中的脱贫利器——黄小米,是当地的特色产业。相传,怀安黄小米清末时成为贡品,于是有了“怀安贡米”的称呼。

虽然黄小米在县里家喻户晓,但出了县却无人知晓。行情好时,虽不愁卖,但卖不上好价格;行情不好时,农户的收益更难保证。

经过和村委会、村民们商量,驻村工作队决定把发展特色杂粮产业作为重点帮扶项目来抓。张家口市财政局党组通过研究,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决定在该村建一个小米加工厂,并在资金上倾力帮扶。时任第一书记何振丽带领工作队,经过近一年的建设,在2018年建起了占地2580平米的小米加工厂。

为了让谷子种植形成规模和标准化种植,村里建成了张杂谷示范园区。按照绿色生态种植要求,统一提供优质籽种、统一机械播种、统一技术指导,采取“订单种植”模式,由杂粮加工厂高于市场价格回购。

目前,加工厂已收购加工谷子30万斤,销售小米20万斤,实现收入106万元,帮助20多户贫困家庭将谷子变现,同时用工重点倾向于贫困人口。

“按今年的行情,一亩地能挣2400元,比种玉米能多挣1000元。”刘海超算了一笔账,有了“怀安贡米”这块金字招牌,第三堡村不但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村里的贫困户也于去年全部脱贫。

“多亏了刘书记和工作队的帮扶,才有了现在的好日子。刘书记特别关心我们,是真正把我们的小事当成自己大事的好干部,帮扶到了我们的心坎里。”83岁的村民常桂梅说。

群众利益无小事

“最近一段时间,家里有哪些收入?生活上还有啥困难?”每周,张家口市财政局驻蔚县暖泉镇千字村第一书记武琰都会带上笔记本,到脱贫户家里坐一坐、聊一聊。

曾经下乡锻炼过的武琰,对农村生活产生了深厚的情感。2018年3月,便以驻村工作队队员的身份来到千字村,开展帮扶工作。2019年8月,他转变身份,成为驻村第一书记。

走进千字村,眼前尽是乡村生活的静谧之美。房屋建设以古风为主,大体采用灰色砖瓦,道路上更是一尘不染。而在大多人的记忆中,“脏乱差”曾是千字村的标签。

武琰驻村后,着力改善村容村貌。对村内约3000米主街道及古城墙外侧,进行人居环境改造;对入村道路、村民广场和村委小院,进行村容村貌提升;在本村西北方向机井配套埋水管输水管网3000米,解决本村西北方向农田灌溉500亩,可受益贫困户110户。

漫步千字村古堡内外,会发觉是两片天地。古堡内,紧闭上锁的门扇、泥糊封堵的木窗、浑黄的土色的泥墙,饱含历史与沧桑。

90岁的徐永英就住在古堡内,由于房屋年久失修,墙面四处开裂,屋面有些地方抬头见天,一旦遇上下雨天,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存在安全隐患,经排查鉴定,认定为C级危房。

“老太太不认为自家是危房,觉得住着就好,坚决不同意搬。”谈起当年,武琰无奈地笑道。

  那时,一到刮风下雨天,驻村工作队就十分担心徐永英。为了劝说她修房子,工作队坚持不懈地给她做工作。经过十个月的动员,徐永英终于同意。

  午后,阳光透过玻璃窗洒进徐永英新修的房间里,暖意融融。“武书记他们有耐心,常来关心我。现在房子住得好了,也不用走到院子里晒太阳了,屋里暖和多了。”徐永英笑着说。

  “不怕你们笑话,我一辈子没洗过澡。”有村民说。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武琰带领驻村工作队帮助村里筹资建造了孝心浴室,对全村60岁以上老人免费开放。看似简略的“小事”,在村里却成了“大事”,让村民们感受到了温暖。

  随着帮扶工作的深入开展,水、电、路、房等方面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我们村里还没有什么像样的产业?”“武书记,接下来的生活问题怎么办?”来自村民的问题接踵而至,增收问题成为村民的一块“心病”。

  为此,武琰充分利用千字村土地资源,将种植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设施农业项目,以种植错季节大樱桃为主,运营公司每年按使用扶贫资金的7%交村集体,同时可为约100人提供就业岗位,增加收入。此外,还通过新建小微手工业园区以及光伏产业项目,带动贫困户。

  贫困移民村有了新面貌

  一排排外墙颜色灰白相间的明清风格建筑,苍翠的油松伫立在宽阔的水泥道路两旁,新粉刷的文化墙、独具特色的谷米文化广场……走进蔚县暖泉镇的光明村,那份清秀灵动美丽让人恍若置身江南小镇。这是光明村从冷清贫困的移民村,蜕变为美丽乡村的真实写照。

  光明村,上世纪70年代以前,曾是暖泉镇趄坡村的一部分。1972年修建壶流河水库,搬迁过来的村民建立新村,取名光明村。光明村虽依傍着暖泉古镇,但它的美丽并未显现,村庄环境脏乱不堪,无人问津。

  改变始于2016年,张家口市财政局驻村工作队来了,经过美丽乡村建设改造后,光明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为改善老百姓生活环境,光明村加大对村庄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高低不平、宽窄不一的土路,如今变成交织成网的硬化道路;入村路、主街道安装路灯,方便了村民出行;村庄进行园林式绿化,通过流转土地,改善传统农作物种植结构,进行林苗一体化种植……一系列的基础设施增建改造,使这个曾被人遗忘村落焕发出新的生机,光明村也于2018年整村脱贫。

  “村容村貌已经得到显著提升,现在要做好巩固脱贫成果,并及时补齐发展的弱项和短板。”2019年接任驻村第一书记的王斌告诉记者,为了迅速拉近与村民之间的距离,便以村为家,经常参与街道除草、打扫卫生、扫雪等公益劳动,并入户走访掌握各家生产生活现状,及时、准确地发现帮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苑成宝家因有两个30多岁生活不能自理的弱智儿子致贫,也因无法将两人送至定点医院鉴定,不能申报残障领取残疾人补贴。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王斌迅速带领驻村队员到医院咨询政策并协调安排具体鉴定事宜,化解了这个长期未能解决的问题,将苑成宝心中这块悬着的“大石头”落了地。

  “既要村庄变美丽,又要村民变富裕,这是光明村要实现的‘四美’建设目标。”王斌说,结合近年暖泉文化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光明村实施旅游富民产业,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多渠道增收。

  在发展产业上,针对本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于2017年建成的集住宿、餐饮、特产加工等处于闲置的建筑资产,王斌带领驻村工作队与镇、村干部多方调研,通过引进企业投资,使得住宿和餐饮从今年6月份开始运营并产生效益,并通过吸收本村贫困户务工增加了家庭收入。

  “还记得刚到村里时,一次全体村民会议后,一位得过癌症的老人去街头买了豆腐干,专门到村委会送给我。我知道这是百姓对帮扶干部的关心和期望,也是对驻村帮扶工作的认可和期望。”王斌深受感动,在与群众打交道过程中,他更了解群众生产生活情况,也提升了自己的基层工作能力和水平,更重要的是擦亮了胸前的党徽,让群众更加相信党和政府。 

上一篇:“第一书记”刘吉振:小山村的“科技大使”
下一篇:“说实话,干实事,脊梁不弯”——追忆全国模范法官周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