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神木:创新“123456”模式 激活“村企结对”新动能
2023年,神木市委、市政府启动实施村企结对强产业工农融合促振兴五年行动,首批选择80个工业企业与88个行政村结对,充分发挥工业优势,通过变帮扶为合作、变短期为长期、变搞基础建设为培植产业、变尽心为尽力4个转变,围绕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5大振兴,促进工业农业协调健康发展,推进共同富裕。该行动开展以来,神木市统筹推进党建结对共创、乡村产业共兴、产品销售共帮、就业人才共扶、原料基地共建、电商平
日期:2023-11-142023京杭对话暨运河文化节:共话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
新华社北京11月13日电(记者罗鑫)2023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暨北京(国际)运河文化节开幕式主论坛13日在京举办,国内外政产学研各界嘉宾共同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建言献策。 白浮泉复涌、大运河京冀段通航,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开放在即、路县故城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将于明年面向社会开放北京市将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标志性工程之一,扎实开展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近年来,实施229项文物保护
编辑:新华网日期:2023-11-14贵州施秉:“非遗”苗绣产业焕发生机
11月13日,苗族妇女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施秉县的一家苗绣作坊里工作。 近年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施秉县不断培育和打造苗族刺绣特色产业,引进特色民族文化加工企业,形成集研、产、销和旅游观光于一体的苗族刺绣产业链,并采取公司+实训+农户的模式,实现线上线下销售,2000余名苗族妇女在家门口就业增收。同时,施秉县还不断加强非遗文化的传承,让当地的孩子们从小接触这一传统技艺,使大山里的非
编辑:新华网日期:2023-11-14湖南张家界:冬季非遗织锦产品生产忙
11月12日,在张家界市武陵源区乖幺妹土家族织锦基地,工人在制作土家族织锦产品。 立冬过后,湖南省张家界市武陵源区非遗土家族织锦生产企业根据顾客订单,制作围巾、披肩、拖鞋、头饰等冬季系列织锦产品,拓展线上线下销售渠道,迎接冬天销售旺季。 新华社发(吴勇兵摄) 11月12日,在张家界市武陵源区乖幺妹土家族织锦基地,工人在制作土家族织锦产品。 11月12日,在张家界市武陵源区乖幺妹
编辑:新华网日期:2023-11-14安徽黄山:古祠堂里的纸工艺展
11月11日,参展艺术家(左一)在叶氏宗祠向观众介绍作品。 当日,文化之美纸上空间安徽纸工艺项目年度成果展在安徽省黄山市黟县南屏村开幕。31件/套以纸为主题的艺术作品在徽派祠堂建筑叶氏宗祠和叶氏支祠中亮相,旨在从艺术的角度发现纸,并探索非遗技艺的展陈新方式和非遗技艺的在地艺术建构功能。 新华社记者 陈钟昊 摄 11月11日,观众在叶氏宗祠拍摄展品。 这是11月11日拍摄的叶氏支
编辑:新华网日期:2023-11-13莆田城厢退役军人事务系统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自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莆田市城厢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紧紧围绕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密切联系工作实际,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以退役军人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宣传政策下基层,筑牢思想根基 莆田市城厢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在加强自身对于党的政策、方针学习的同时,深入华亭镇后塘村开展拥军优属献爱心 共圆美好中国梦公益普法宣传活动,为当地退役军人和军属进行了一场生动实
编辑:莆田市城厢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日期:2023-11-13重庆黔江:传承非遗土陶技艺 助力乡村振兴
11月11日,在重庆市黔江区濯水镇石鸡坨土陶非遗工坊,工人检查陶坯的干湿度。 近年来,重庆市黔江区把非遗项目濯水石鸡坨土陶制作技艺与文化、旅游产业相结合,建起非遗传承基地和非遗工坊,由非遗传承人对脱贫户、大学生等进行技能培训,并将掌握制作技艺的人员招聘到土陶制作相关企业就业,推动非遗技艺的传承,助推乡村振兴。 新华社发(杨敏摄) 11月11日,在重庆市黔江区濯水镇石鸡坨土陶非遗工坊,非遗
编辑:新华网日期:2023-11-13贴壁砖、勾“美缝”、瓦当似秦始皇陵……专家揭秘甘肃礼县四角坪遗址
新华社兰州11月8日电(记者郎兵兵)多位国内考古专家近日在秦人故里甘肃省陇南市礼县实地调查初步判断,当地四角坪遗址是国内罕见的秦代大型礼制性建筑群。 礼县一带商周时称西垂,是早期秦文化发祥地,也是秦国最早都邑所在地。20世纪90年代礼县大堡子山因发现秦公墓而闻名天下。2019年位于礼县县城东北2.5公里处、与大堡子山遥相呼应的四格子山顶发现一座近9000平方米的大型建筑群遗址四角坪遗址,再度引发考
编辑:新华网日期:2023-11-10探访塞浦路斯帕福斯考古公园
这是11月8日在塞浦路斯帕福斯考古公园内拍摄的一处遗址。 帕福斯考古公园是塞浦路斯著名考古遗址之一,遗址内古罗马时期的建筑保留了精美的马赛克地板,这些地板描绘了许多希腊神话中的场景。 新华社记者 郭明芳 摄 这是11月8日在塞浦路斯帕福斯考古公园内拍摄的一处遗址。 这是11月8日在塞浦路斯帕福斯考古公园内拍摄的一处遗址。 11月8日,人们在塞浦路斯帕福斯考古公园内参观
编辑:新华网日期:2023-11-10开化纸:一张薄纸寿千年
11月9日,在开化纸传统技艺工坊,黄宏健搬运制作开化纸的原料荛花。 开化纸产自浙江省的开化县,制作始于明代,纸张薄如蝉翼却坚韧挺括,可保存千年。开化纸的品质在清末开始衰退,制作技艺在近代失传。近年来,开化人黄宏健持续探索制纸技艺,试图复活开化纸。 2010年前后,黄宏健偶然听说省级非遗项目开化纸便产生了浓厚兴趣,他关掉经营的饭店,走访江西、福建、安徽、浙江的古村落跟老匠人请教,并阅读植物学、化学书
编辑:新华网日期:2023-11-10非遗传播红色文化 莆田市荔城区主题教育老兵宣讲团走进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
活动现场 东南网莆田11月9日讯(本网记者 胡雨薇 文/图)11月8日,莆田市荔城区主题教育十百千宣讲团(老兵宣讲团)走进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开展用非遗皮雕技艺传播红色文化宣讲活动。 活动现场,荔城区主题教育十百千 宣讲团成员陈志鸿向区机关、文献社区党员干部群众,退役军人和军休干部代表介绍皮雕起源、非遗皮雕传承、皮雕画制作工序工艺等,并现场展示了红色题材的皮雕作品,向大家讲述革命年代的感人故事,吸
编辑:东南网日期:2023-11-09跨越百年时空的接力守护——记中国-斯洛文尼亚文物修复领域首次合作
10月16日,在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的民族志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专家侯腾龙(左)、黄齐成修复中国古建筑室内装饰。 斯洛文尼亚民族志博物馆1963年接收到五百余件中国藏品的捐赠,其中一堆大到一人多高、小到指甲盖大小,形状各异的上万个木质零部件令斯方多年来束手无策。2014年,斯洛文尼亚文化部与故宫博物院建立联系,邀请中国专家组来斯考察。经过论证,这些木质零部件包括一个古建筑大门的模型和花罩、隔扇等室内
编辑:新华网日期:2023-11-09走进奥地利国家图书馆普隆克厅
11月7日,游客在位于奥地利维也纳的奥地利国家图书馆普隆克厅内参观。 奥地利国家图书馆普隆克厅建于18世纪,被视为全球最美丽的古老图书室之一。普隆克厅内有很多华丽的壁画,藏有1501年至1850年间约20万册古籍。 新华社记者 贺灿铃 摄 11月7日,游客在位于奥地利维也纳的奥地利国家图书馆普隆克厅内参观。 11月7日,游客在位于奥地利维也纳的奥地利国家图书馆普隆克厅内参观。
编辑:新华网日期:2023-11-09鉴赏非遗木版水印艺术 体验版画手作乐趣
11月8日,魏立中(右一)为师生进行展览导赏。 当日,十竹斋木版水印艺术作品展在暨南大学广州石牌校区举行。国家非遗项目木版水印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魏立中在展览现场为学生导赏、授课,并指导学生体验木版水印手作的乐趣。 新华社记者 卢汉欣 摄 11月8日,魏立中(右一)给师生授课。 11月8日,魏立中(右一)为师生进行展览导赏。 11月8日,魏立中(右一)传授制作木版水印的技
编辑:新华网日期:2023-11-09毛泽东诗词朗诵沙龙活动在江西玉山举行
2023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诞辰130周年纪念日。11月8日下午,由江西省玉山县朗诵协会,玉山县博物馆,玉山县文化馆,玉山县图书馆共同主办的 缅怀毛泽东 . 永远跟党走 毛泽东诗词朗诵沙龙活动,在玉山县博物馆一楼演播厅隆重举行。 此次诗词朗诵沙龙活动通过吟咏,舞蹈,歌唱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再现了毛泽东诗词的豪迈气概。伴着婉转的旋律和着铿锵有力的声拍,朗诵者们朗诵了《沁园春 .雪》,《采桑子.
日期:2023-11-09非遗大展上品味黄河文化
这是2023黄河非遗大展黄河农耕文明主题展区(11月7日摄)。 11月7日,2023黄河非遗大展在山西太原开幕。本次大展设黄河农耕文明和黄河面食文化两大主题展区,有沿黄9省(区)600余个非遗代表性项目和300余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参展。大展将持续至11月11日。 新华社记者 杨晨光 摄 这是11月7日拍摄的在2023黄河非遗大展上展示的面塑。 11月7日,观众在2023黄河非遗
编辑:新华网日期:2023-11-08第八届德国“中国曲艺周”在柏林闭幕
11月6日,南音表演艺术家李白燕在柏林第八届德国中国曲艺周闭幕演出中表演。 当地时间6日晚,近300位观众在柏林中国文化中心观看第八届德国中国曲艺周闭幕演出。 新华社记者 任鹏飞 摄 11月6日,演员在柏林第八届德国中国曲艺周闭幕演出中表演二人转。 11月6日,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右)和搭档戴志诚在柏林第八届德国中国曲艺周闭幕演出中表演。 11月6日,苏州评弹表演艺术
编辑:新华网日期:2023-11-08走近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白霓古堰
11月6日拍摄的白霓古堰(无人机照片)。 近日,湖北省白霓古堰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白霓古堰位于湖北崇阳县境内,包括石枧堰和远陂堰两座古堰。史载古堰最早建于五代后唐时期,千余年来发挥着灌溉、防洪、抗旱、供水等作用,灌溉面积约3.5万亩。白霓古堰是我国丘陵山区塘堰灌溉工程的代表,也是古代大规模砌石结构水利工程的典型代表。 新华社记者 伍志尊 摄 11月6日拍摄的白霓古堰(无人机照片)。
编辑:新华网日期:2023-11-08玉垒社区首届微网格员技能大赛圆满落幕
2023年11月7日,成都市金牛区天回镇街道玉垒社区党委、居委会成功举办了预防为主,生命至上,勇网直前,技能满格119应急逃生演练暨玉垒社区首届微网格员技能大赛。此次活动以党建引领微网实格为重点,旨在提升社区治理水平,增强社区微网格员和居民的应急反应能力和自救能力,在全国消防日到来之际,以赛促进,展示社区微网格员的精神风貌。 在活动现场,玉垒社区的微网格员们展示了他们在应急逃生和急救方面的技能。金
日期:2023-11-08“文化之洋”汇入创新活力
博涛文化在大连冰山慧谷熊洞街内打造的全新仿生机械艺术装置熊北北引得游客竞相打卡 大连冰山慧谷工业旅游区供图 黄渤海间的辽宁大连,春朗秋润,四季分明,美丽的海岸线延展着游不完的文旅风光、道不尽的文脉悠长。如今,承载着数字化新科技巨轮的大连文旅再度起航,文化为舵、创新为锚,驶于新时代蓝海之中,激荡起更为璀璨夺目的文旅融合浪花。 科技+创新传播传统文化 2021年央视春晚上,一头3米多高、通体金黄
作者:葛 鑫编辑:中国文化报日期:2023-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