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04月24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内蒙古乌海市:从“被动”到“主动” 精准救助“无盲区”

为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创新救助服务方式,实现救助多元化、智能化,乌海市民政局大力推行社会救助信息化建设,以“互联网+社会救助”的救助模式,利用数据赋能,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从“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让救助方式更加多元,救助内容更加丰富,救助认定更加精准,救助服务更加高效。

线上办理,畅通救助业务渠道。在乌海市民政局微信公众号设立低保微服务平台,居民可进行在线申请、预估测算、进度查询、政策查询,做到有需求随时办理。在市民服务中心和20个镇(街道)配备了社会救助智能申报一体机,利用数据采集一体设备,基层可通过网上随时受理,经办人员可实时查询电子档案材料,规范了初审、审核、监管等工作流程,提供社会救助自助申请、政策宣传、公示查询、定期报告、材料打印、实名举报等服务,申请人“不用排长队,不受时间限制,一次性办好”,实现了社会救助服务7×24小时“不打烊”。2022年,全市通过社会救助智能申报一体机受理救助申请30人,占申请人数的63.8%。在享低保对象(包括外出就医、就学、务工低保人员)运用定期报告系统每月通过手机移动端进行定期报告,加强了对在享低保人员的实时动态管理,提升了社会救助服务精准性。2022年一季度,在享低保人员通过定期报告系统完成定期报告2.1万人次。

数字赋能,筑牢救助数据底座。按照“逢救必核”原则,依托内蒙古民政厅居民家庭经济核对信息系统和乌海市大数据中心,建立社会救助资源库,汇集共享政府部门等各类信息,对申请社会救助家庭及其家庭相关成员信息进行核对,并定期开展核对工作,提升社会救助服务精准性。截至3月,累计核对存疑数据2068条,比对殡葬火化人员、领取退休金等数据3万余条。加强部门间沟通和协调配合,印发了《乌海市防止返贫监测部门数据共享办法(试行)》,建立了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按季度定期交换共享民政、乡村振兴、医保、住建、残联等部门相关信息;与人社局沟通定期对低保、特困人员领取退休金和养老金情况开展信息比对,为相关部门、单位和社会力量开展救助帮扶提供支撑。乌海市民政局加强对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为主动发现、为精准救助提供数据支持,为确保精准救助、精准帮扶奠定基础。

组建救助队伍,强化社会救助经办能力。市、区两级民政部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为市、区、镇(街道)增加了37名工作人员,专职从事社会救助工作,充实了社会救助经办力量。在全市83个村(社区)配备了社会救助协理员,在困难群众较多的3个社区建立了社会救助工作站,提升了基层社会救助服务能力,让基层群众享受到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形成以社会救助协理员为核心的主动发现队伍,及时发现居民生活困难及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事故、罹患重病等急难情况,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救助。

强化服务整合,积极探索发展服务类救助。以现有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为基础,扩大购买服务项目和内容,围绕困难群众实际需求,开展以社会救助、老年服务、困境儿童服务等为重点的服务类救助工作,推动形成适应社会救助对象需求的“货币+实物+服务”的救助方式。让民政服务更便捷、更高效、更贴心、更有温度的同时,进一步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上一篇: 包头市土右旗旺达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全国"农服典范"
下一篇: 内蒙古信用商会充分发挥内引外联的巨大作用促进全区经济更好地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