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金华市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强机制”的要求,围绕“扩中”“提低”行动方案工作目标,通过送保障、送政策、送服务,推动提升“物质+服务”救助水平,打造“弱有众扶”工作格局。截至目前,全市困难群众3.9万户5.22万人,发放各类救助资金4.3亿元,同比增长10.5%。
一是提标扩面“送保障”。11月全市完成低保、特困、低边三大救助群体的标准提升。完善低保、特困救助标准与人均消费支出相挂钩的动态调整机制,其中低保标准实现全市一体化,统一提高至1050元/月,增幅16%;特困基本生活平均标准提高至1617元/月,增幅24%;全市低保边缘收入认定标准从低保标准的1.5倍提高至2倍,均已达到最低工资标准水平。针对特殊群体进一步扩大保障范围,全市支出型贫困和单人户低保对象6689人,保障人数较2021年增长16%。
二是基层敲门“送政策”。发动各级民政经办人员、社工、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主动实施困难群众上门探访关爱19.7万人次,通过宣传救助政策、协助代办申请,有效打通社会救助“最后一公里”。同时,先后协同市医保局、市人社局开展因病致困群体帮扶和就业援助“暖心活动”两个专项行动,对主动发现的107名对象通过纳入低保、低保边缘和发放临时救助等形式给予救助帮扶,其中21名对象纳入低保、低边救助范围;向96名对象发放临时救助资金124万元,人均救助金额1.3万元。
三是聚力助联“送服务”。按照“一年试点、两年推广、三年覆盖”的目标,打造集资源统筹调度、队伍培育赋能、服务匹配直达等功能于一体的社会救助联合体,实现困难群众从兜底救助向多样化保障转变。全市已建成婺城区、义乌市、东阳市、磐安县等4家县级“助联体”,64家乡镇(街道)“助联体”服务站和1437家村(社区)“助联体”服务点。联合10家枢纽型社会组织,已实施“阳光梦想小屋”居室改造、“闪亮的星”儿童陪伴、“幸福守望”老人帮扶、“一杯咖啡”残疾人创业等服务类救助项目21个,撬动社会帮扶资金近100万元,直接受益困难群众1.2万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