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南通9月21日消息(记者杨梦奎 通讯员钱伶俐 袁竞)“滴……”9月20日上午11点25分,经过近3个小时的采集,启东“00后”大学生汤宇杰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成功捐献172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这些“生命种子”随即被送往一名地中海贫血患儿所在的医院。
启东“00后”大学生汤宇杰(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捐献当天早上5点多,汤宇杰早早起床,想到自己的造血干细胞即将到达焦急等待的患儿手中,他难掩内心激动。今后,世界上将有一个陌生的弟弟(妹妹)和他流着同样的“血”,两个未曾谋面的人从此有了一份牵挂。
汤宇杰是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贸易专业的一名大四学生,出生于2002年。2021年12月,他在学校参与爱心献血时通过红十字会志愿者的动员宣传,毫不犹豫地留下了血液样本,成为中华骨髓库的在库志愿者。
没想到,当时埋下的这颗挽救生命的种子,在不到两年后会悄然开花结果。今年6月底的一天,正在图书馆自习的汤宇杰接到来自南京市栖霞区红十字会的电话,得知自己和一位血液病患者HLA初步配型成功后,汤宇杰再次坚定地表示愿意捐献。
汤宇杰的想法同样得到了父母的大力支持,尽管起初父亲有些担忧捐献是否会影响身体健康,但在小汤的“科普”下,父亲很快打消了顾虑。一家人用这份大爱成全了远在他乡的另一个家庭。
“救人是一件很伟大的事情,我很珍惜这样的机会。”为了那个遥远的陌生孩子,汤宇杰进一步接受了高分辨采样和捐前全面体检,但第一次体检指标并未全部达标,为此,小汤积极调整作息时间,增强体能。刚过去的这个暑假,他没有回到家乡启东王鲍镇,而是选择留在学校,一边备战不久后的研究生考试,一边在学习之余坚持跑步、骑单车,增加运动量,每天都大汗淋漓。在第二次体检中,汤宇杰的各项指标均合格,为捐献造血干细胞做好充分的准备。
捐献造血干细胞(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9月20日上午,经过4天造血干细胞动员剂的注射,汤宇杰迎来了采集的日子。他静静躺在采集床上,血液从手臂的一个针管输出,通过血细胞分离机分离出造血干细胞,剩余的血液成分从另一个针管回输到体内,生命的种子在此刻被种下。
感谢信(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尊敬的恩人,感谢您给我最大的帮助,如果没有您的帮助,我可能没有办法去看看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因为双盲原则,汤宇杰并不清楚受助者的情况,但从这封感谢信稚嫩的笔迹中,他读出了一个孩子对生的渴望,“希望通过我的帮助,能够让他尽快恢复健康,去看一看这个美好的世界,我们一起加油!”汤宇杰信心满满。
南京市栖霞区红十字会党组成员、副会长丁彤介绍,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的概率只有几万分之一甚至几十万分之一,这份“生命种子”来之不易,这是一个生命用爱在为另一个生命续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