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12月23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上了热搜的“暖心饭卡” 8年悄悄资助学生500余万元

  南京理工大学学生刷卡就餐。人民网 黄启源摄

无需申请、不用公示、悄悄发放……近日,南京理工大学基于大数据筛查为生活困难学生提供餐补的做法“意外”上了热搜。说是意外,这种做法并非始于当下,其背后是一段延续了近8年的爱心接力。

2016年3月,南京理工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策划发起“暖心饭卡”项目,并出资100万元作为种子基金启动,2017年底瑞华慈善基金会在该校设立“瑞华暖心基金”,2018年起正式冠名为“瑞华暖心饭卡”,广大师生校友和社会热心人士纷纷向该项目捐赠。

南京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校教育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席占稳介绍,截至今年10月,项目共收到5658人次累计捐赠578万余元,累计补助学生26515人次,发放补助款60批次共527万余元。

无需申请的“暖心资助”

“起初有些懵,后来得知是学校‘暖心饭卡’项目打来的钱就很感动,心想学校‘请’我吃饭呢!我一定要好好吃饭,好好学习。”郭琪(化名)是南京理工大学2016级制药工程专业学生,在校读书时生活条件有限,大一下学期开学没多久,她偶然发现自己饭卡里多出一笔钱。

学校的暖心之举,既缓解了困难学生经济上的窘迫,更让他们感受到了一份特别的尊重与关怀。从那时起,郭琪就暗下决心:以后有条件了也要给基金会捐款,帮助更多的学弟学妹。

南京理工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秘书长缪建红介绍,与传统资助需要受助者先提出申请不同,“暖心饭卡”项目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学生食堂消费数据进行有效筛选,同时发挥学校辅导员职能,对受助人员信息进行补充,实现对资助对象的精准识别,无需申请就能悄悄将“暖心”送给学生。

“最初是以每天至少吃2顿饭、每月不少于60顿,每顿饭平均不超过7元钱作为筛选标准提取数据。基金会按照每日3餐、每顿7元即每月630元的标准对受助学生补贴差额。”缪建红说,“暖心饭卡”项目还根据现行物价及数据筛选情况进行动态调整,资助标准目前已调整为每月在食堂就餐次数不低于60次、每月平均消费不高于750元,受助学生平均每月食堂消费金额与资助限额750元之间的差额即为每月资助金额。

缪建红介绍,实际操作中,基金会也会根据学校资助中心提供的困难学生数据和各学院辅导员掌握的实际情况,对资助对象进行动态增减。该校理学院辅导员李铮向人民网分享了这样一个案例:学院曾有一名学生因为平时吃得少、喜食素,在食堂刷卡费用低,达到了补助标准。这位同学发现自己拿了补贴后,主动找到老师说明情况并退回了补助款。

据了解,以暖心、呵护的态度对待贫困生的自尊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推动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形成,是“暖心饭卡”项目的出发点。2021年,南京理工大学“暖心饭卡”项目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部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百佳案例。

跨越8年的“爱心接力”

学校践行暖心理念、倡导暖心文化,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影响。席占稳说,项目实施近8年,几乎每天都能收到来自校友、师生的捐赠,“广大校友师生的爱心接力为项目运行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南京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学院2017级法学专业毕业生钟洪飞,现就职于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人民法院,他总是在发工资时向母校“暖心饭卡”项目捐款。“母校的暖心文化一直激励着我。作为一名基层法院工作者,我也努力在执行案件中为贫困申请人争取司法救助、慈善救助,做一个有温度的人。”他说。

毕业后去北京工作的郭琪,每年也会定期以捐款的方式回馈母校。她说:“‘暖心饭卡’对我的影响是温润细无声的,我会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工作生活中的各种起伏,生活再难都有微光,我也愿意做那个为他人撑伞的人。”

源源不断的爱心捐赠,推动“‘暖心饭卡”项目良性运转。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累计已有5658人次向“暖心饭卡”项目捐款,单笔金额最高为100万元。捐赠次数最多的一位尤姓校友,从2017年7月起坚持捐赠,目前捐赠达1800余次,累计金额10万余元。

据了解,南京理工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对该项目经费实行专款专用,捐赠者通过微信将善款捐赠至基金会官方指定账户,再由基金会定期直接打入受助学生“校园一卡通”内。此外,基金会通过网络平台定期公开工作项目财务信息,接受社会监督。其中,项目收入情况通过捐赠明细实时更新,项目支出情况以实施公告的形式每月一次向社会公布项目经费支出及剩余经费。对于部分想了解受助学生具体信息的捐赠者,在保证学生隐私的前提下可到基金会秘书处办公室进行查询。

谈及未来,席占稳表示,基金会将采取更加科学的筛查方法确定资助对象,并根据物价情况适当增加补助金额;此外还将继续推介“暖心饭卡”项目,希望越来越多人关注并支持“暖心饭卡”项目。

上一篇:江西南昌一医院为无家属陪护患者提供免费陪护服务
下一篇:章如庚慈善基金会“青少年身心健康 三守护项目”走进新疆阿克苏市第三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