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上海市长宁区加快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在经济收入指标的基础上,将教育、身体状况、社会保障等纳入评估范畴,主动发现救助对象致贫致困根源,综合评估救助需求,提出实施社会救助措施的意见,精准进行政策、措施干预,促进困难家庭发挥潜能、治本脱贫,推动社会救助从被动救助到主动预防跨越。
建立多维度评估指标体系
形成社会救助需求综合评估指标体系。选取物质、健康、教育、就业、社会支持、家中是否有儿童青少年,作为衡量家庭贫困的维度。同时具体细化为10个指标:收入困境、居住困境、疾病困境、残疾困境、教育困境、就业困境、社会保障困境、社会参与困境、儿童青少年家庭负担、儿童青少年家庭环境,纳入致贫致困考量因子,并通过对多维贫困综合评估指标体系的赋权,根据长宁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确定每个指标的权重,形成长宁区社会救助需求综合评估指标体系。通过对各指标的评估,综合评价服务对象的困境程度和需求。
开发社会救助需求精准评估系统。在搭建综合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信息化手段对贫困对象测量,对困难群体进行贫困类别和贫困强度等级区分,达到精准锁定救助对象、精准识别救助需求的目的。
完善社会救助主动发现和预警机制。做好精准评估系统与长宁区精准帮扶信息系统、“社区云”全面融合,打造综合集成、迭代升级、场景应用、即时感知的智慧救助服务体系。通过信息化手段,结合社区救助顾问制度,将政策找人工作落实落地。
整合救助资源信息
建立政策信息库、救助资源库。一方面梳理全区涉及民政、教育等部门的社会救助、帮扶政策,通过精准评估系统对政策进行人群划分和匹配,实现政策主动找人。另一方面建立社会救助资源库,通过各街(镇)对各类社会救助资源进行梳理,按照服务人群对救助资源类别划分,实现救助资源与救助对象的智能匹配。
建立困难家庭需求清单。对困难家庭开展摸底调查,重点关注有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等成员的困难家庭,根据急难程度提供相应的社区养老、康复护理、未成年人成长计划以及心理咨询等服务,畅通困难群众申请救助帮扶的渠道,及时了解、掌握、核实情况,形成“一户一档”。
健全分层分类救助服务体系。强调救助对象圈层化、救助标准分层次、救助项目分类别、救助资源有效整合,根据贫困强度的“高度、中度和低度”划分,建构分层、分类、阶梯式救助服务体系,对不同强度的困境家庭开展一般预防型服务、托底保障型服务、支持发展型服务、紧急保护型服务。会同相关部门综合实施类别化、差异化的救助帮扶措施,形成“物质+服务+心理”救助方式。加大对低保对象的帮扶力度,建立分层、分类的困难家庭服务清单和帮扶机制,针对特殊困难家庭发挥临时救助的“救急难”作用。加强专业社会工作服务与社会救助的融合发展,将专业社会工作者纳入社会救助队伍,通过专业社会工作帮助救助对象构建家庭和社会支持网络,协助困难家庭渡过难关、摆脱困境。
社会救助全程管理
跟踪监管救助服务。为进一步提升基层社会救助经办服务能力,提升社会救助服务质量,长宁区民政局在精准评估系统中开发了救助项目管理模块,通过设立救助项目,将救助对象与救助资源对接,对救助服务实施的全过程进行跟踪、监管,及时了解救助服务的进展情况。
完善救助服务规范。通过设立社区救助顾问岗位,将社区对居民的日常走访、社工对居民的访视活动等纳入社会救助服务管理范畴,录入精准评估系统,进一步提升了社会救助服务的主动性、及时性和有效性。
提升救助服务效能。全面推行社会救助信息化建设,充分整理利用一网通办、精准救助评估系统等平台,形成社会救助“办理+服务”的信息管理模式,通过一网通办全程监控社会救助业务办理情况,通过精准救助评估系统全程监控社会救助服务项目开展情况,从而保证社会救助服务质量和效能。新泾镇通过优化精准帮扶系统服务管理模块,设置服务信息提醒回复、服务记录上传等功能,促使社区救助顾问主动关心、主动联系、主动服务救助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