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04月26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于林盘中诗意地生活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我们从小就熟背的诗文,也是大多数中国人可望而不可及的理想之地。但当你来到成都市新都区的水梨村、汪家村,眺望着远处的大片田野,听着流水潺潺,品尝农家小菜,傍晚伴着风拂过树叶的沙沙声入睡,清晨再从鸟鸣中醒来,鸡犬相闻,你会忍不住恍然:我是否身在陶渊明所述的那处世外桃源之中?

水梨村、汪家村都在自古以来就有“天府之国”美誉的川西平原,若要向不了解这些村落的人献上一张介绍的名片,“林盘”当居其上。

现代学者段鹏如此描绘林盘:走在川西平坝上,远远的只要看见一笼笼竹、树林突兀在一望无际的田野中,顺着田间小道钻进去总会发现里面有一到数户人家,这就是林盘。季富政:川西平原农村住宅四周有植被笼罩,垂直俯瞰则中为房舍,间有小桥流水,水平透视,则如绿色圆形碾盘,仅依稀可见时而露出的房角舍墙,俗称为林盘。

林盘可简单理解为一种集生活、生产、景观于一体的绿化人居聚落,往往以同姓家庭为依托,以林、水、宅、田为重要构成要素。林盘的称谓由来已久,其在文献中的记载最早可追溯到清道光年间王培荀所著的《听雨楼随笔》,王培荀在蜀地作县官长达十四年之久,对蜀地文化十分熟悉,“川地多楚民……地少村市,每一家即傍林盘一座,相隔或半里,或里许,谓之一坝。”但在此前,就有不少诗文间接记录着林盘。杜甫有诗云“我昔游锦城,结庐锦水边。有竹一顷馀,乔木上参天。”范大成游蜀地时,赞叹“家家有流水修竹”。苏轼《送千乘、千能两侄还乡》中更是可以一窥当时人们在林盘中的悠闲生活:“汝归莳松菊,环以青琅玕。桤阴三年成,可以挂我冠。清江入城郭,小圃生微澜。相从结茅舍,曝背谈金銮。”林盘之称也长期流行在乡民的口耳之中。至今,地图上对村民居住点的标注或当地居民对林盘的称呼仍采用“姓氏+林(盘)”或“姓氏+院子”的形式,如郭家林盘或郭林。

林盘顺自然之势而成,紧邻耕地,生产劳作方便而高效,对外是一道具有平衡、净化、阻挡功效的保护屏障,对内则自成一个生态微系统,物产丰富,冬暖夏凉,住户间既独立又可相互照应,体现出人与人、人与自然间的和谐统一,具有丰富的生态、美学、哲学、生产价值。

悠久延绵的历史、静谧闲适的田园风光、独特而又可深挖的内涵,让林盘在如今也有着典范意义。林盘不仅成为川西传统农耕文明的见证,而且也成为川西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平台,是发展乡村旅游、搭建乡村特色产业的优质资源和有机载体。

借着乡村振兴之风,林盘开始深挖在建筑、生态及传统特色文化上的价值,向外引进与林盘相适应的文旅产业,用独一份的美学体验和生活体验,为村落发展既带来“诗意的美”又带来“高能的产”。

试想这样一幅画面:在现代化喧嚣又快节奏的波涛中,现出一块充满诗意的静地,人们在其中被沃野环抱、密林簇拥,又有小桥流水,阡陌纵横,岂不美哉!

上一篇: 个案管理模式在社区老年痴呆患者个案工作中的应用
下一篇: 静悄悄的革命——从社区管理到社区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