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是“世界厕所日”。小厕所大民生,看似不起眼的公厕,却能反映出一座城市的文明与文化,也能折射出城市的管理能力和服务理念。
广州市自2018年启动“厕所革命”以来,截至今年10月底,全市共完成了4450座公厕建设任务,其中,新建1280座,升级改造3170座;建成117座示范性公厕、348座装配式公厕、对外开放2411座社会厕所。据统计,目前全市各类公厕数量已达11313座,极大地解决了广大市民如厕难问题,增强了市民的舒适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近日,记者巡城发现,广州的厕所已在悄悄改变,公厕不再隐藏而是大大方方“走出来”,更显眼了。其中不少公厕在外观上都融入了岭南文化特色,变成一个个街头“景点”,在内部设计上也更加人性化,有颜值有实力更见文明。不少广州街坊表示,“小公厕”却服务大民生,广州“厕所革命”解决老百姓的痛点,公厕干净无异味,让“方便”更方便。
海珠区
黄埔古港公厕:中式岭南园林院落布局,内设休闲观赏区
位于海珠区石基路528-5号的黄埔古港公厕,在2019年开始进行了升级改造。记者在现场看到,整座公厕采用中式岭南园林院落布局,粉墙黛瓦,入口处采用岭南瓦墙屏风做装饰,整体风格素雅明亮,极具岭南文化韵味。
从空中俯瞰,四周为半坡斜屋面和玻璃天窗,错落有致、立体感强烈。曲径通幽,绿植葱茏,建筑与周围岭南园林有机结合,在建筑外观上打破了大众对原有公厕封闭狭窄的固有印象。
黄埔古港公厕。
厕所内部多处使用了中式韵味的透气花格窗,极大增强了自然通风采光,整个如厕空间通透明亮,没有异味。除了满足大众如厕需求外,还增加了休憩、观赏的功能,公厕设有视野开阔的休闲观赏区,中庭摆放了休闲石凳、桌椅,生机盎然的鲜花绿植随处可见,醒目的垃圾分类新时尚宣传画映入眼帘,中国风装饰画点缀其中,给人一种舒适,悠然之感。
“环境那是没得说,很有岭南特色,洗手液烘干机等都很齐全。”在附近游玩的市民冯先生使用过公厕后这样评价道。
黄埔古港公厕设有视野开阔的休闲观赏区,中庭摆放了休闲石凳、桌椅。
海珠区城管和执法局工作人员介绍,黄埔古港公厕升级改造前,不仅设施老旧,女厕还经常出现排长队的现象。改造后的公厕,总面积从原来的50平方米增加到400平方米,大幅度增加了男女厕位的数量,女厕位达到19个,增加了3.2倍,男女厕位比例调整到2:1,彻底解决了公厕排长龙的问题。
赤岗东公厕:落地式条型镂空花格窗户,增强通风采光
岭南建筑风格外观、复古照明灯、扫码取纸器……能想象如此人性化的温馨环境竟是坐落在马路边上的公共厕所吗?位于新港中路的赤岗东公厕远看是一座两层高的复古小楼,一层为女厕,二层为男厕。该公厕外立面采用合成树脂瓦斜坡屋顶,铺贴天然白色文化石。
连接二楼的楼梯位置开设了约3米高落地式条型镂空花格窗户,在引入自然光的同时,加强了通风。在一楼室外空间还专门设置了一道L型中式景观艺术围墙,种植成片的竹子绿篱,摆放花箱绿植,有效增强了公厕的隐蔽性和美观性,避免群众如厕的尴尬。
赤岗东公厕。
记者留意到,该公厕还装有仿古吊扇和排气扇设施,促进室内空气流动,现场列好班次的清洁工人推着扫地机、拿着拖把定时清理厕所地面,清洁洗手区水渍,减少了细菌的滋生。保洁人员周吉香介绍,赤岗东公厕位于马路边,附近人流量较多,尤其方便了外卖小哥等人群,缓解了他们急如厕的难题。“高峰时期,一天有超200人使用,有的是过路的市民,也有外卖小哥、的士司机等。”
赤岗东公厕复古照明灯。
滨江东路公厕:设第三卫生间满足不同人士需求
在滨江东路,从周周乐群众文化广场入口进入,走不到20米,就可以看见一座岭南风格建筑。浅灰色调的外墙与周边建筑十分协调,门口两边是花格窗,窗前种有绿植,中间是一个小型圆拱门,错落有致的檐坡瓦顶,初看还以为这里是个小旅游景点,仔细端详才发现是一座公厕。
滨江东路周周乐群众文化广场公厕。
公厕左右分别设置了男女厕位,中间设有第三卫生间,配置了洗手台、面镜、挂钩、厕纸、洗手液、烘干机, 折叠婴儿护理台,满足父母照顾婴儿更换纸尿片的需求。“厕所外观是岭南建筑风格,很有特色,与周边环境相适应相协调,内部也干净卫生,没有什么异味。”在附近晨练的居民林阿姨表示。
不仅如此,记者看到,在周周乐群众文化广场斜对面、海印桥旁也有一座公厕,灰白色墙砖的建筑色彩具有浓厚的岭南文化特色,令人耳目一新。外立面采用中式窗格,使空气对流,达到通风采光良好效果,门口设置无障碍通道,旁边配有第三卫生间,同时配置了便民“六小件”(厕纸、洗手液、挂钩、烘干机、扶手、面镜),配备母婴及儿童设施,十分贴心。
“这附近带小孩散步的人很多,第三卫生间的使用频率较高,特别是周末的时候,一天大约有二三十人。”现场一名保洁人员告诉记者。
滨江东路海印桥旁公厕。
荔湾区
蒋光鼐广场公厕:与历史文化景点融为一体
蒋光鼐公厕位于逢源大街27号,是一栋两层的独栋公厕。居住在逢源大街的常叔是这里的老居民,他告诉记者:“此前的蒋光鼐广场公厕内部狭窄,光线昏暗、卫生较差,外立面还十分破旧,与周遭的环境显得格格不入,一些散步的居民宁愿憋着回家,也不愿意前来‘方便’。2018年该公厕启动改造提升工程,如今的公厕外观崭新,内部设施齐全,堪称是‘星级公厕’。”
记者看到,改造后的公厕一楼为男厕和第三洗手间,二楼为女厕。整座公厕以白墙、青瓦和雕花饰窗等风格修饰,一派岭南水乡韵味,与周边的西关大屋风格统一。
蒋光鼐广场公厕。
位于一楼的“第三洗手间”,不仅设置了无障碍通道,还有能方便残疾人和小孩使用的高低两种马桶,以及给婴儿换尿布的操作台、婴儿凳等,从单一的服务残障人士变成家庭式厕所。此外,整座公厕还增加了不少科技元素,如感应探头,在感应到有人进入时电灯自动开启,自动感应冲水装置,智能取纸机等。
游客黄小姐是第一次来到蒋光鼐广场,对于这里的公厕,她觉得是岭南文化的一个缩影。“这座公厕除了设施齐全,干净没有异味,最让我满意的是外观漂亮,整体上是岭南文化风格,不失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蒋光鼐广场公厕。
天河区
猎德休闲广场公厕:呈现独特的水乡风情
在猎德休闲广场,通过入口的连廊行走大约10余米,便可以看见一座古色古香的公厕。公厕采用岭南建筑特色风格的仿古设计,青砖黛瓦镬耳墙、风情别致的满洲窗、屋顶云纹雕花十分雅致,旁边是杨柳依依的河涌,整体颇具岭南文化的韵味和独特的水乡风情。
猎德休闲广场公厕。
公厕内部安装机械通风设施,增强室内通风,减少内部异味。内部设施也充满了科技范:挥手即可自动取纸,方便完毕,蹲位自动冲水,洗手液、水龙头一律感应式,无需动手。
“我就住在旁边的猎德村,天天都带孙子来广场玩,现在这个厕所通风透气,清洁方便,连冲水都不用自己动手,真是既好用又漂亮!”刚从厕所出来的李阿姨告诉记者。对于厕所的风格,李阿姨也是赞不绝口。她觉得,猎德休闲广场有祠堂,有小桥流水,岭南风格的公厕不仅方便来此休闲散步的市民,也能与周围的环境和谐相融,不显突兀。
公厕采用岭南建筑特色风格的仿古设计,青砖黛瓦。
越秀区
越秀公园花卉馆公厕:设置儿童专用厕所
在越秀公园花卉馆旁,坐落着一处小院落式的公厕,两棵参天大树偎倚一旁。公厕入口处以木棉为元素的“南越宫灯”设计,岭南窗花搭配青砖绿瓦,彰显着广府文化韵味。
公厕入口处以木棉为元素的“南越宫灯”设计。信息时报记者 陈引 摄
门前用佛肚竹、南天竹、琴叶珊瑚、肾蕨、竹芋等多种彩色植物,搭配形态各异的片石、太湖石,以及圆形的格窗,打造一个舒适惬意的园林小景。远远望去,厕所仿佛融入大自然中,既自然又美观。
越秀公园花卉馆公厕。信息时报记者 蔡晓素 摄
记者了解到,该公厕属于一类厕所。建筑占地面积约167平方米,景观配套面积约398.5平方米,目前女厕厕位20个,男厕厕位约10个,厕所内配有专人定岗负责保洁。
公厕内部采用多种彩色植物,搭配形态各异的片石,构建雅致小景。信息时报记者 陈引 摄
除了外观雅致,该公厕的设施完善和细节人性化也值得称赞。厕所的公共区域设置了智能显示屏,能够动态显示厕位的使用情况,同时实时显示了公厕内的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信息。此外,在如厕区,每一个厕位外均设有一盏灯,红色代表有人在使用,绿色则代表无人使用。
同时配备了无障碍卫生间、第三卫生间、母婴间,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值得一提的是,该公厕还增添了儿童专用厕所,专为儿童设置独立空间和迷你厕位,田园风的栅栏和憨态可爱的壁画,做出了儿童乐园的效果,童真又欢快。市民陈小姐表示,公共厕所设立儿童专用区域,能避免了家长带异性儿童出门如厕的尴尬,很值得推广。
该公厕还增添了儿童专用厕所。信息时报记者 陈引 摄
街坊声音
街坊冯先生:现在广州很多公厕干净卫生、设施齐全,有专人管理,在方便居民的同时,也彰显着一座城市的魅力和文化底蕴。
街坊王先生:小厕所连着大民生,体现大文明。公厕的便利和贴心程度,也标志着城市公共服务水平。从某种程度上讲,如厕文明也是生活现代化的衡量标准之一。广州的公厕在满足群众如厕方便的同时,融合了广府和岭南文化特色,不仅形成了“广州特色”,还可以引发市民的文化共鸣,让民生和实用真正落到实处。
延伸阅读:广州中心区步行20分钟必有厕所,“互联网+公厕”日趋成熟
今年完成367座公厕建设任务
今年截至10月31日,广州市共完成367座公厕建设任务(其中,新建122座、升级改造245座),中心城区步行20分钟均能找到厕所。同时制定规范标准。制定出台了广州市公共厕所系统设计研究、广州市公共厕所无障碍设施建设规范和广州市智慧公厕建设指引等规范性文件,确保广州市厕所建设和管理有规可依、有章可循。
据悉,广州采取“一厕一景一方案”的措施,按照“七化”标准要求,先后建成17座示范性公厕,为全面提高广州市厕所建设质量品质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为解决城市公厕建设用地紧张和邻避效应等问题,广州还积极推进装配式公厕建设工作,今年已建成49座。
农村公厕达2395座
此外,农村公厕建设同样是“厕所革命”的重点,1-10月共完成192座公厕建设任务,占今年全市公厕建设数量的52.3%。据统计,目前广州市农村公厕数量达到2395座,实现了全市1144条行政村和人口规模300人以上自然村农村公厕全覆盖。
公厕无障碍设施覆盖90%以上
公厕严格执行“四净三无两通一明”(地面净、墙壁净、厕位净、周边净,无溢流、无蚊蝇、无臭味,水通、电通、灯明)公厕卫生保洁质量标准,建立专人保洁机制,城区公厕做到12-24小时、乡村公厕做到8-12小时保洁开放。重点加强旅游景点、车站码头、医院等场所厕所的监管。目前我市3451座配置了公厕“七小件”,3372座公厕免费为如厕群众提供厕纸、洗手液,1002座建有第三卫生间,571座建有母婴室,92%的公厕男女厕位比例达到2:3以上,公厕无障碍设施覆盖率90%以上。
“互联网+公厕”和各类便民APP数据共享
目前,广州已动员临街机团单位2411座内设厕所对外开放,并悬挂OTG对外开放标志,盘活了社会存量厕所,缓解了公厕数量不足压力,优化了公厕布局。同时推进“以厕养厕”。积极在全市1649座环卫公厕中推广应用公益纸巾机,免费为如厕群众提供厕纸和洗手液。市城管部门还建成公厕云平台。核查核准全市公厕11195座,打造“互联网+公厕”模式,实现了与高德、腾讯、粤省事等公共便民APP公厕数据共享,做到一张地图找厕所、用厕所、评厕所,方便市民群众和游客如厕,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