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青龙四月樱桃正当时:红了美丽乡村 火了采摘经济
4月20日,青龙野淘计划樱桃采摘季活动在云南省昆明市安宁市青龙街道界牌小村举行。此时的青龙,正是樱桃成熟的季节,满山遍野挂满了火红的樱桃,果实晶莹剔透,甜蜜诱人。成为了当地春日一大胜景。 每年四月,青龙界牌的樱桃都会因为其优质的品质,吸引着很多周边的游客来进行采摘。今年,为了使青龙界牌樱桃品牌更加品牌化,青龙街道特别将樱桃采摘季纳入安宁市青龙街道秀美螳川和谐青龙生态文化之旅系列活动,作为青龙野淘计
编辑:中国日报日期:2021-04-21河南洛阳栾川:美丽乡村如花海 群众生活比蜜甜
阳春三月芳菲盛,踏青赏花客如织。在如今的栾川县栾川乡养子口村,成片的福禄考花肆意绽放,穿梭其中的游人络绎不绝,领略着秀美的田园风光,享受着慢生活带来的闲适惬意。 近年来,该县栾川乡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如今的养子口村花海绚丽,风景宜人,成为乡村旅游的又一网红打卡点,群众吃上了生态饭,幸福的生活比蜜甜!
编辑:洛阳网日期:2021-04-21陕西安康:“因茶致富、因茶兴业”绿色发展纪实
青山如黛,绿芽生发;游人如织,笑语晏晏。 最是一年春好处。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女娲凤凰茶业现代示范园区里,处处是草木萌发、生机勃勃的景象。茶农们指尖灵动,不一会儿,身边的背篓里就铺满厚厚一层嫩绿茶芽;慕名而来的游客们三三两两,有的在茶树间拍照留念,有的学着茶农的样子,亲身体验采茶,还有的跟着记者一起,听老县镇蒋家坪村党支部书记罗显平讲习近平总书记一年前来这里考察的一幕幕场景。 就在这个地方,总书记边
作者:李炜 彭瑶 胡明宝编辑:农民日报·中国农网日期:2021-04-21“菠萝姐妹”在“菠萝的海”弄潮追梦
一个90后一个70后,见证中国每3个菠萝就有1个来自徐闻是如何炼成的 整个3月份,26岁的王小颖和50岁的吴建连都泡在海里。 今年,被称为中国菠萝之乡的广东湛江市徐闻县,获得了比往年更高的关注度。这里不仅年产菠萝近70万吨,还有吸引游客争相打卡的万亩菠萝的海。 这对菠萝姐妹一起在菠萝地里做直播、拍短视频,让中国每3个菠萝就有1个来自徐闻这一冷知识,成了网络热搜。 她们脚踩红土地,见证了徐闻菠萝从野
作者:易艳刚、吴涛、张典标编辑:新华每日电讯日期:2021-04-20河北迁西:芝樱花海醉游客
4月18日拍摄的迁西县大黑汀水库东岸的芝樱花(无人机照片)。 4月18日拍摄的迁西县大黑汀水库东岸的芝樱花(无人机照片)。 4月18日拍摄的迁西县大黑汀水库东岸的芝樱花(无人机照片)。 近日,河北省迁西县旧城乡北孙家峪村大黑汀水库东岸500多亩芝樱花竞相绽放,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赏花。
作者:杨世尧 摄编辑:新华社日期:2021-04-20“煤村”变“美村” 端起生态小康“金饭碗”
乡村要振兴,良好的生态环境是重要支撑。5年前,江西省萍乡市略下村还是个废旧煤窑林立的小村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近年来,当地坚持保护优先、绿色发展,昔日的矿山披上了绿装,曾经煤灰遍地的煤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美村、富裕村,乡亲们也端上了生态小康的金饭碗。 春暖花开的时节,江西省萍乡市略下村的大片樱花和映山红正次第开放,如云似雪,将群山装点得美不胜收,吸引来许多游客。 眼前的美景让人很难想象,就在几
编辑:央视网日期:2021-04-19兰州“桃乡”增色:荒山沟披“红装”再造“世外桃源”
4月17日,第38届兰州桃花旅游节在仁寿山景区开幕。 人间四月芳菲尽,十里桃花始盛开。走进兰州安宁区仁寿山,棵棵桃树竞相披上红装,朵朵桃花争开不待叶盛开于枝头,在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十里桃乡安宁堡的桃源面积曾一度缩减,如今桃乡忆景又回来了。朱宗耀望着面山的桃花说道。 安宁堡栽培鲜桃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全国闻名的四大仙桃原产地之一,被誉为中国仙桃之乡。据统计,安宁区桃树种植面积曾由盛时80
作者:刘薛梅 高展编辑:中新网日期:2021-04-19解码乡村文旅振兴的“黔西南样本”
4月17日,在新发展格局与十四五大趋势2021新京智库春季峰会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振兴主题分论坛上,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梅旭荣表示,我国农业现代化将从数量增长迈入优质高效和绿色品牌时代。京津冀农产品行业联盟秘书长在发表主旨演讲时也谈到了乡村振兴中要因地制宜的问题。 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探索出了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因地制宜,以山做文章,打造旅游品牌发展绿色经济,全面实施文
作者:王姝编辑:新京报日期:2021-04-19湖南邵东大山里的小康“梦工厂”
4月16日,在湖南省邵东市牛马司镇虎形山村的旺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忙着制作棉被,身后整齐摆放着各种家纺成品。 多亏了刘总在大山里办工厂,让我既能照顾家庭,一年又有3万多元的工资,生活越来越好了!在这里务工的残疾人家属刘旺财说。 刘旺财口中的刘总,名叫刘红辉,是邵东市牛马司镇虎形山村人,今年48岁。1992年,他不幸发生车祸,右手落下残疾,左耳失聪,还欠下10多万元债
作者:禹爱华 刘昭云编辑:光明日报日期:2021-04-19河南姜庄村:从黄河岸边“落河村”到“网红打卡地”
我们的姜庄老村成了网红村庄,四面八方的游客来这里参观游玩,荒凉老村变成了宝地!河南省台前县的脱贫户王春香倍感自豪。 黄河、金堤河横贯台前县全境,临黄大堤把它分割成三分之一的黄河滩区和三分之二的滞洪区。过去,黄河三年两漫滩,金堤河五年三内涝,贫困束缚着这里的村庄。 姜庄紧临黄河,过去,只要黄河水量大,整个村庄就会掉落到黄河里,当地人辛酸地把它叫作落河村。 得益于小浪底水利枢纽,这里已2
作者:冯大鹏编辑:新华社日期:2021-04-19山东:千里黄河滩成了幸福滩
新家灰瓦白墙,橙砖红门,二层小楼还带院子。在山东省鄄城县旧城镇的一个大型村台上,这样的小楼鳞次栉比,学校、车间坐落其中。3公里外,九曲黄河蜿蜒而过,奔流不息。 乔迁到这边的新居时,61岁的陈佰藏决定把小船处理掉,再也用不上了。 陈佰藏生于黄河滩区,是旧城镇三合村村民。滩区即河槽与大堤之间的区域,既有行洪泄洪的功能,也是当地群众生产生活的家园。 160多年前,黄河改道,流经山东,绵延600多公里,沿
作者:徐锦庚 肖家鑫编辑:人民网-人民日报日期:2021-04-19安徽宿松:再生稻育秧管护忙
4月14日,位于安徽省宿松县的省属农垦华阳河农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农技人员在检查并管护再生稻秧苗,为机械插秧做准备。今年,华阳河农场与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合作,种植再生稻300亩,在长江流域开展再生稻丰产优质关键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以扩大沿江地区再生稻种植面积。
作者:李龙 摄编辑:中国农网日期:2021-04-16央行等7部门启动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
中国社区发展网讯 据中国人民银行微信公众号4月16日消息,为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近日人民银行会同农业农村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在江苏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河南省、重庆市、四川省、陕西省启动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 示范工程旨在探索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
日期:2021-04-16西海固的蜜里,淌着百花香”
桃花红,杏花粉,山上花树如云,远远就能听见蜂群嗡嗡作响。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彭阳县,眼下正是蜜蜂传花授粉的好时节。谁能想到,30多年前,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蜜蜂,是要饿肚子的。 孟塬乡小石沟村村民陈俭银今年57岁,家里世代养蜂。打他记事起,当地养蜂酿蜜就在逐年减产。小时候听老人讲,早先一窝蜂一年能出几十斤蜜,可他从未见过。一窝蜂满打满算,产量从10斤降到8斤,后来不但摇不出蜜,还把蜜蜂给饿跑了。 当地养
作者:李增辉 王汉超编辑:人民日报日期:2021-04-16浙江宁波:美丽乡村开启“美丽经济”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毛岙村多方筹集项目资金进行美丽乡村建设,加大村庄的整治力度,先后建成生态公园、环村登山步道、环湖自行车道等,村庄面貌日新月异,精品民宿也遍地开花。 近年来,浙江宁波市江北区以农旅、文旅融合引领村集体经济发展,毛岙、南联等一批偏远山村生态、人居环境不断改善,成功打造以田园北郊、艺创鞍山、洪塘湾等为代表的农村产业转型发展典型,有效盘活村级闲置资源,点亮美丽乡村的美丽经济。 4
作者:徐昱 摄编辑:新华社日期:2021-04-16青海来玉村的“小康步伐”
2017年5月11日,天气晴,星期四。崎岖的山路左盘右绕,山上云雾缭绕,翻过最后的垭口,终于见到来玉村全貌。村民们知道今天我们要来,高兴地迎了出来。朴实憨厚的笑脸和渴望富裕的表情,真是触动了我的心。这是李玉栋写下的第一篇驻村扶贫日记。 45岁的李玉栋是国家电网青海电力公司黄化供电公司职工,2017年5月被派驻到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尖扎滩乡来玉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几年来,他的扶贫日记记录了这个
作者:顾玲 白玛央措编辑:新华社日期:2021-04-15华中农大傅廷栋院士:把油菜花变成“致富花”
几十年来,在华中农业大学的师生心中,流传着傅氏六件套的说法草帽、挎包、深筒靴、水壶、工作服、笔记本,这正是年过八旬的傅廷栋老师最广为人知的形象,往油菜地里一站,与普通农民看起来没什么两样。傅老师是一个对下田上瘾的人,总是能发现一些新的研究方向。学生们这样评价,老师是把油菜地当成了传道授业的主战场,坚持在田间地头、生产一线培养学生、培育团队,带领农民脱贫致富。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傅廷栋
作者:何红卫 乐明凯编辑:农民日报·中国农网日期:2021-04-15河北邢台赵村 :产业兴了 乡村美了 精神富了
仲春时节,河北省邢台市任泽区赵村村北的储备林里,林下种植的板蓝根、木香等中药材长势喜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行走在村内宽阔平坦的水泥路上,一盏盏路灯竖立在村道两旁,一幢幢农家小院整齐划一,还有满眼的绿色使人顿觉清爽 然而,7年前的赵村还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贫困村。雨天泥巴路,晴天飞沙伴,外村姑娘不敢嫁,村里小伙儿愁上愁。是当时赵村的真实写照。 贫困赶不走,小康进不来,怎么脱贫成了赵村村民的一块心病。
作者:张文丽 王刚编辑:农民日报·中国农网日期:2021-04-15甘肃元古堆村的脱贫之变
拼版照片:上图为2013年3月4日拍摄的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元古堆村村民在家养驴的情景。下图为2019年3月11日,在渭源县元古堆村,甘肃圣源中药材有限公司就业扶贫车间员工在晾晒中药材。 拼版照片:上图为2013年3月4日拍摄的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元古堆村乡道。下图为2021年2月6日在渭源县元古堆村拍摄的乡村道路和易地扶贫搬迁点。 拼版照片:上图为2013年3月4日拍摄的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元古堆
作者:吴鲁 马希平编辑:新华社日期:2021-04-15陇南渐破“难弄事”:农产“利润”都在山外面
甘肃省陇南市初春山谷中盛开的油菜花。 2021年甘肃陇南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十四五期间,当地农特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要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这意味着,陇南重点打造的茶油椒药酒等产业,要高质量走出秦巴山区,利润最大化反哺归山、富民兴陇。 事实上,近几年,在当地脱贫攻坚立下汗马功劳的茶叶、药材、花椒、油橄榄、白酒等产业,不仅让大山环绕的陇南民众脱了贫、致了富,也打造出了一些能出山闯市场的甘味品
作者:殷春永 魏建军编辑:中新网日期:2021-04-14